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如何监管金融科技?这是来自多国专家的监管经验

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同时也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全球各大经济体的金融科技监管现状不甚相同,但监管方面的经验共享、协同合作十分必要。

一个月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和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组织了中国金融科技内部研讨会,来自国内的金融科技业内人士分享了中国Fintech市场模式和监管经验。今天(7月8日),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金融科技从业人士齐聚上海,在由SFI主办的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也分享了全球金融监管的现状和经验,还共同探讨了其未来发展的可行路径。

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全球金融监管新趋势

与会专家表示,网络和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此,监管方应发展可信的数字身份、数据枢纽并建设“客户同意构架”。监管政策还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合作。同时,监管不能拖金融科技发展的后腿,可借助监管沙盒提高监管效率。

01

金融科技监管必须保障数据安全

“消费者数据已经变为一种资产,各方机构对个人的银行数据非常感兴趣。在海量数据被存储、分享的同时,数据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对监管者提出了挑战。”在外滩峰会上,澳大利亚储蓄银行助理主席Michele Bullock如是说道。Michele Bullock以零售支付系统为例,就金融科技的安全性风险强调,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受制于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行业各主体,尤其是监管者,必须大力推行标准建设。

Michele Bullock演讲视频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汉帝(Sopnendu Mohanty)也表示,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莫汉帝认为,整个经济系统都正在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网络世界的安全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所以在思考安全性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必须要从系统层面着手。特别地,政策制定者必须要在系统上重视这件事。具体而言,莫汉帝对此提出了三点看法。

莫汉帝演讲视频

第一,要有可信的数字身份。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各项交易都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没有可信的数字身份,系统中将存在低效现象和多种风险。因此,监管方面必须建立一套可信的数字身份体系。现在,国际各方正在这一方面不断努力。例如,联合国已提出目标,希望能够在2030年之前让全球所有公民都能够具有这样的数字身份。

第二,要有可信的数据枢纽。金融科技的大环境下,数据必须能够让人信任。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如何建设一个可信的数据枢纽成为关键。监管方面制定政策的当务之急,就是围绕可信的数字身份来搭建可信的数据枢纽。

第三,要建设“客户同意构架”。在落实好数字身份和数据枢纽后,如何让公民本人同意共享数据成为了新的挑战。公民本人是数据的主人翁,必须可以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数据。这要求政策决策者打造一定的法律和基础设施,让国家当中每个公民自行确定,是否同意其数据被分享。如果数据不能赋能于民,整个网络架构将失去公信力。针对这一问题,新加坡正在健全公民数据库,保存公民的信任记录;此外,欧洲也推出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02

监管政策应注重引导合作

就监管机构如何协调金融科技监管这一问题,Michele Bullock分享了澳大利亚的经验。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机构是澳大利亚储蓄银行。澳联储的支付体系由支付系统委员会(PSB)决定,PSB的责任就是加快支付系统的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和保障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在监管方面,澳联储最偏向的一个方法,就是鼓励行业合作,使其自行解决问题,因为合作往往可以驱动成本下降、效率提升。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亚新支付平台的发展。MPP是澳大利亚支付体系的一个开放系统,于今年早期上线,能够促进快速支付并允许用户全天候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行业自发的行动,而是澳联储在设定战略目标之后鼓励行业所做的。由此可见,澳联储在引导合作、形成体系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已经搭建了KYC(Know Your Customer)平台,这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可以让各机构了解客户数据。

对此,莫汉帝也强调,全球监管机构的合作非常重要。他指出,建立全球数据存储政策十分必要。要想在全球开放的环境取得成功,必须有效利用来自各地区、各国家的数据。如果数据不能跨界流动,也就无法扩张,无法拓展到国际。所以政府一方面要处理好隐私问题、道德问题、伦理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开放这些数据,打造一个有信任的生态系统。

03

监管政策要跟上市场发展

“上次金融危机之后,所有的监管者都以安全性、稳健性为重点,他们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疏忽了速度和效率方面的考虑。”国际金融协会创新与金融科技高级顾问Conan French表示,现在金融行业发展非常之快,监管部门也应争取做出同样快速的反应。特别要强调的是,沙盒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工具。

Conan French发表演讲

Michele Bullock也指出了沙盒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创新可以在恰当的监管之下萌芽、发展,监管者可以使用渐进监管的方法鼓励创新、保证效率。例如,已有许多辖区开始使用监管沙盒,这样新的参与者可以开发他们的服务,而不需要受到相对全面的监管。有一些辖区对新参与者,相较于全面服务商,监管强度要小很多。澳大利亚的审慎监管局和证监会也已经采取了这种渐进的监管方法:澳大利亚证监会的监管沙盒能促进FinTech公司非常灵活地检测新产品和服务,而不需要获取任何牌照;审慎监管局也建立了框架,可以使得新参与者开展有限银行业务,从而在更简便的监管框架里发展能力和资源。

Michele Bullock强调,沙盒的关键之处在于,要给创新者足够的时间,来让他们开发产品、改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开展业务。但是,在一段时间后,新的市场参与者最终还是要接受同样的监管,以保证行业公平。

对于这一问题,莫汉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监管机构需历经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推出新的监管政策,这是肯定无法跟上市场节奏的。他也表示,沙盒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对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进行实验、及时调整,有助于监管方更敏捷地制定政策。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沙盒试点新的产品,这样的企业沙盒对于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来讲都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以及经济、金融类专著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08A17WQ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