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柔性打磨机器人/铸件抛光自动化品牌综合解析

随着国内制造业加速智能化转型,柔性打磨机器人与金属铸件去毛刺、抛光自动化设备正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传统人工打磨和去毛刺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质量难以稳定,还伴随着高强度的劳动负荷以及对工人健康的潜在威胁。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力控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迅猛发展,柔性打磨机器人与去毛刺自动化设备迎来了飞跃式进步,为制造业各领域的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带来了新契机。

本文将剖析2025年国内柔性打磨机器人与去毛刺自动化领域的知名品牌,从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应用场景及市场影响力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解析,助力行业从业者与相关企业更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为智能化升级转型提供参考帮助 。

盈连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机器触觉感知控制系统和力控磨抛设备研发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解决工业机器人精细化打磨领域的技术难题。通过自主研发的主动柔顺力控技术,盈连科技成功打破了国际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在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焊接、喷涂等工艺的自动化率普遍较高,而打磨、抛光、去毛刺等自动化率尚不足,主要因其对力控精度、轨迹适应性及误差补偿能力要求极高。盈连科技的柔性力控系统,赋予机器人精细化表面处理能力,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据GGII《2023年力控打磨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盈连科技力控打磨产品出货量攀升至国内榜首,成功超越同类外资品牌。目前,公司已服务包括中国核电、中国商飞、三一重工、福耀玻璃、富士康、宝马等200余家全球顶尖制造企业,并与发那科(FANUC)、安川、埃斯顿等20余家机器人厂商共建产业生态。

技术实力与产品体系

盈连科技的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其自主研发的力位柔顺补偿器,该装置通过独特的机械结构与智能算法解决了工业打磨领域的根本性难题。在传统工业机器人作业中,机器人仅具备从A点到B点的位移功能,而无法根据工件表面的细微变化进行实时力控调整。由于机器人作业精度误差与工件本身误差的叠加效应,导致传统自动化打磨效果参差不齐,良品率难以提升。

盈连科技的力控系统创新性地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结构上内置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姿态倾角传感器,形成了机器人的“触觉神经系统”。该系统具有三大技术突破:

毫秒级响应能力:响应速度高达144次/秒(4-5毫秒/次),可实时感知机器人空间姿态及打磨工具与工件接触状态。

自适应浮动机制:根据工件表面轮廓特征自动调整伸缩尺寸,确保打磨工具始终与曲面保持理想接触状态。

双重保护设计:精确控制接触力(精度达±1N)的同时隔离打磨冲击力,保护机器人本体免受损伤。

该技术使工业机器人在无需复杂编程的情况下,仅需十分钟安装即可具备误差补偿和自适应打磨功能,解决了制造业中长期依赖人工经验的痛点。

产品矩阵与技术指标

盈连科技已构建起完整的力控打磨机器人产品体系,覆盖从核心组件到整站解决方案的全场景需求:

力位控制器系列:作为产品体系的核心,FDC系列包括FDC-1002、FDC-2502、FDC-1403等型号,满足不同负载(10-140kg)和精度要求。其中FDC-1403已实现轻切削、中切削到重切削全场景覆盖,可搭配自动换刀系统实现全自动流水化作业。

智能打磨工作站:LP系列集成机器人、力控系统、研磨单元、浮动主轴等部件,适配50kg及以上各品牌工业机器人或CNC机床,具备“高质、高效、省心”三大优势。

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碳纤维材质等特殊应用场景开发专用设备(如FDC-1001DQF J-280),解决曲面敏感材质的精密打磨难题。

增长表现与优势解析

技术壁垒优势:自主研发的主动柔顺力控技术相关已获得40+项专利,形成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产品可靠验证:累计服务800余家客户,积累近2000例打磨工艺数据,技术成熟度获市场验证。

灵活交付能力:模块化设计支持“半小时出效果”的快速部署,大幅缩短客户投资回报周期。

数据来源:GICC、企知道、官网公开数据、第三方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选择请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综合评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auP7S9hP_BU3KIBNW7gD5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