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揭秘第三位星际访客:拖着尾巴,几分钟就损失一辆小汽车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广角相机于 2025 年 7 月 21 日拍摄的 3I/ATLAS 图像。来源:NASA/ESA
星际天体3I/ATLAS每秒钟会损失6到60公斤的质量,具体数值则取决于喷出的尘埃颗粒的大小。这是什么概念?这大约相当于每隔几分钟就抛掉一辆小汽车的质量。
最近,太阳系迎来了一位稀客。它并非诞生于此,而是来自遥远的另一个恒星系统。天文学家将其命名为3I/ATLAS,这是人类确认的第三个闯入太阳系的“访客”。
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窥探这位星际信使所携带的秘密。
一位热情活跃的“闯入者”
与沉默飞过的岩质小行星不同,3I/ATLAS表现得像一颗活跃的彗星。当它行进至距离太阳3.8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时,尽管仍身处寒冷的深空,但太阳的能量已经开始对其“施展魔法”。
在太阳辐射的加热下,3I/ATLAS向阳面的表面物质开始蒸发,释放出大量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在太阳辐射压力的推动下,形成了一条微弱而标志性的尾巴,始终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
这不仅为天文学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直接研究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的原始物质。
小行星撞地预警系统ATLAS拍摄的图像,在红框区域内天文学家发现了此次的第三个星际天体。来源:ATLAS/夏威夷大学/NASA
3I/ATLAS正快速“减重”
为了量化这位访客的活动强度,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大卫·杰维特(David Jewitt)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哈勃望远镜的超高分辨率进行了精确观测。
他们的计算结果令人惊讶:3I/ATLAS每秒钟会损失6到60公斤的质量,具体数值则取决于喷出的尘埃颗粒的大小。
这是什么概念?这大约相当于每隔几分钟就抛掉一辆小汽车的质量。对于一个如此遥远的小天体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剧烈的“减肥”过程,也证明了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挥发性物质。
这也使得3I/ATLAS被一团由自身释放出的尘埃和气体组成的“彗发”所笼罩,导致天文学家无法直接看到其固态的内核。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要确定3I/ATLAS的大小极具挑战性。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彗发的光亮分布,巧妙地推算出了其尺寸范围。他们估计,该天体核的有效半径上限不超过2.8公里(假设其表面像木炭一样,只能反射4%的阳光)。
2017年的“奥陌陌”('Oumuamua)是第一个被确认的星际天体
更有趣的是,通过分析其活动行为,研究人员还设定了一个尺寸下限。
他们发现,如果3I/ATLAS的活跃是由固态一氧化碳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驱动的,那么其核心半径不可能小于0.16公里。如果是由更难挥发的物质驱动,那么它的尺寸只会更大。
星际信使带来的“故乡”讯息
这个尺寸限制至关重要。不同的物质在太阳的烘烤下,需要不同的温度才会开始升华。通过观察3I/ATLAS在何处、以何种强度变得活跃,科学家们就能像侦探一样,推断出它可能由什么构成。例如,一氧化碳比水冰更容易升华,因此能在距离太阳更远的地方就开始活动。
这些信息帮助我们窥探其遥远的“故乡”——另一个恒星系的化学环境和物理特征。每一个这样的星际天体,都是一个来自外星系的“时间胶囊”,携带着其诞生地的独特印记。
在此之前,人类仅确认过两位星际访客:2017年的“奥陌陌”('Oumuamua)和2019年的鲍里索夫(Borisov)。3I/ATLAS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又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哈勃望远镜对它的观测,无疑是人类研究这些宇宙信使能力的重大飞跃,让我们对这些遥远的旅者及其背后的星辰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这位携带着另一个恒星系秘密的“星际信使”,你最好奇的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猜想
参考信息:
https://phys.org/news/2025-08-hubble-captures-stunning-view-interstell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