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首次发现星际访客“奥陌陌”以来,每一颗闯入太阳系的外来天体都备受关注。
如今,天文学家们的目光集中在第三颗确认的星际天体——3I/ATLAS彗星上。它正从遥远的深空掠过,短暂停留后将一去不返。
近日,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对这颗彗星进行了成像,拍摄到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画面。虽然彗核被厚厚的尘埃与气体包裹,难以直接窥见,但通过对彗发(即彗核外层物质云)的研究,科学家们大幅修正了对其大小的估算。
早期基于地面观测的推测认为,ATLAS彗星的核心直径可能在10到20公里之间。然而,哈勃的新数据显示,它的直径上限只有约5.6公里,甚至可能小至305米。
更有趣的是,哈勃影像揭示了ATLAS的彗星本质。画面中,彗核所在的亮区呈现出泪滴状的模糊结构,而一股尘埃羽流正从中喷射而出。通常彗尾会被太阳风“吹”向远离太阳的方向,但在ATLAS身上,出现了一股朝向太阳的尘埃流。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彗星首次受到阳光加热时,物质剧烈释放。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在影像中捕捉到一条微弱的尘埃尾巴,进一步印证了其活跃特性。
目前,ATLAS仍在可观测范围内,但它即将掠过太阳背后,暂时从望远镜视野中消失。预计到12月,科学家们将再次锁定它,并持续观测到2026年初。届时,不仅哈勃,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以及其他观测任务也会加入,为揭示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提供更多线索。
这位短暂的“星际访客”或许无法留下永久身影,但它带来的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系之外的天体,乃至整个银河系物质的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