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于红堡独立日演讲中宣称,印度正为构建自身的空间站而发力。
他在发言里说,随着“加甘扬”载人航天计划推进,印度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不但要把本国航天员送进太空,还要建自己的空间站;目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初步定计划,打算在2028年前发射首个重达20吨的核心舱段,在2035年左右完成整体建设
为此isr已经展开关键技术验证,例如在2024年进行的燃料电池试验,证明能够在轨产生电力与水。
这个时候,印度呢也在开展对接实验项目,为未来航天员入驻空间站,做好铺垫哟。
不过从实际进展看印度目前连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都还没完成空间站还处于方案设计和小规模验证阶段离实现真正长期驻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以对比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差距非常明显,
中国在2011年,便借天宫一号达成目标飞行器与载人飞船对接;2016年,又靠天宫二号验证长期驻留与货运补给。2021至2022年间,随天河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陆续入轨,已构成完整T字构型,空间站总重超66吨,常居三人,短时六人,有完备闭环生命保障系统及强劲科研实验能耐。
而印度规划的空间站,总重仅20吨左右呢,属迷你型,驻留能力与科研功能极有限,压根儿谈不上形成国际科研平台。
可以说印度所谓的空间站,更多是一种符号化的工程呢。
在国际场合上能宣称自己也进入了空间站俱乐部,尤其是国际空间站退役,只剩中国空间站之后,印度就可以来一个,欲与天宫事比高。
这样为什么印度不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打造一个类似中国天工的大型空间站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印度在航天技术上的积累远远不足。
中国花近20年时光,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逐步迈向真正空间站,每一步呢,都在检验不同核心技术。
而印度还没有完成首次载人飞行,而且印度的运载火箭运力有限,现役最强的lvm3也只能将八吨级货物送入低轨。
这表明印度连一次发射大型舱段都没这个本事,更别提在轨道上组装那几十吨重的空间站啦?不对重新来。这表明印度根本没能力一次性发射大型舱段,更不用说在轨道上组装那个重达几十吨的空间站了。哎刚才有点小错,重新准确来:这意味着,印度连一次发射大型舱段都做不到,更别想在轨道上组装几十吨重的空间站。<think>这意味着,印度压根没能力一次性发射大型舱段,更不用说在轨道上组装那几十吨重的空间站了
除此之外资金限制也非常明显,印度的预算只有几十亿美元。
印度当前选择的路径是,先建造一座小型空间站,积累相关经验,接下来通过国际合作引入外部资源,说白了就是借助外援,一起搭建一个表面上的工程。
所以说印度之所以要高调宣布建造空间站,并不是出于科研上的迫切需求,而是心理层面的驱动在作祟。
莫迪需要对内对外展示,印度正在崛起,而航天是最容易制造民族自豪感的领域。
中国有了天工,如果印度没有自己的空间站,就显得在太空大国俱乐部里缺席。
于是中国能行,我也该能行的心态推动了印度的决策。
实际上印度空间站计划的科研价值有限,更多是一个政治符号,证明印度不比别人差,哪怕是一个20吨的小型舱段,也要打上印度的空间站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