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大学声丨算法囚笼让我们的视野从“全景”萎缩为“井观”

近来,一类新型“数字囚笼”悄然筑起——它不禁锢我们的身体,却以更精微的方式,试图规训我们的思想。从购物软件的“猜你喜欢”到资讯平台的“个性推荐”,从社交媒体的信息茧房到娱乐应用的无限推送,算法以其无孔不入的体贴,将我们包围在一张精心编织的认知之网中。它仿佛一位全知的牧羊人,而我们,是否正一步步沦为数字草原上温顺的羊群?

当效率的齿轮碾碎选择的权利,便捷的糖衣包裹的是精神自主的苦涩。 算法推荐,初看是信息海洋的精准灯塔,细察却可能是探索未知的隐形牢笼。它依据我们过往的航迹,不断加固我们熟悉的航道,却同时将我们隔绝于更广阔的知识大陆之外。那片大陆上,有与我们观点相左的异质思想,有挑战我们认知的复杂知识,更有激发我们创新的跨界灵感。长此以往,我们的视野从“全景”萎缩为“井观”,思想在舒适的同温层中逐渐钝化,批判性思维与拥抱偶然性的能力,亦如久置的刀剑,悄然锈蚀。

当感官的饕餮盛宴遮蔽心智的求索,娱乐至上的欢歌奏响的或是理性凋零的序曲。 算法深谙人性弱点,它推送的爆款与爽点,往往直指本能,追求即刻的满足与即时的反馈。这使我们不自觉地沉溺于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的信息消费模式中。深度阅读的耐心、严肃思考的定力、与复杂问题周旋的勇气,都在无声无息中被消磨。古人云,“玩物丧志”,今之“物”已升维为算法精心设计的数字迷阵,其所丧之“志”,正是独立思考之志,是探寻真理之志。

当流量的逻辑凌驾于价值的尺度,信息巴别塔的废墟上难觅真理的星光。 算法的底层驱动,往往是商业利益与用户时长的最大化。在此逻辑下,能够吸引眼球、制造争议、煽动情绪的内容更易获得推荐,而严谨、客观、深刻却可能“曲高和寡”的真知灼见,反而被淹没。这导致了公共讨论空间的劣质化,理性对话变得稀缺,观点极化日益严重。我们接收的信息,不再是滋养心灵的清泉,反而可能异化为撕裂共识、加剧偏见的利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是意外的邂逅,是观点的碰撞,是超越个体经验局限的广阔涉猎。在算法的围城中,我们尤需保持精神的警觉与思想的自主。主动“破壁”,有意识地关注算法滤除之外的信息源;勇于“跨界”,踏入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去探险;坚持“深潜”,培养与长篇深度内容对话的耐心。让我们在代码的潮汐中,守护心灵那盏不灭的灯,照见属于自己的、通往星辰大海的航路。莫让灵光,湮没于数据的洪流。(邢台学院 廉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3f3Q9eC8zxoCEQWZlYmrj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