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不要比销量了,比比内功吧
双11到了。
各大电商平台可以要比销量了,很多旁观者也觉得谁的销量更高,谁就是赢家。
但我的建议是,电商平台最好不要比销量,更重要的是比内功。
什么叫内功?
当下电商平台最流行的就是用AI。比如某些平台认为AI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东西。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可以的,因为现在的商品细节很多,不是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很难分辨不同商品之间的差别。用来分辨不同店家的商品价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更多的电商平台是用AI来节约成本。
这种AI实际造成很多的坏结果。
现在很多平台会检测消费者和商家的聊天,一旦发现什么关键词,AI立刻就出动了。在平台管理者看来,这似乎增加了平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但实际上呢?只是笑话。
比如消费者认为这个店里的东西很好,上次买少了,这次想要多买几个。“少了”这个就是关键词。平台立刻认为商家上次发货少件了。明明消费者都没有求助平台,但平台强行介入。
这时候明明是平台弄错了。但商家却反过来要向平台证明自己没有少发。需要提交一大堆证据。
更可气的时,这时候平台会直接给消费者弹出“仅退款”之类选择。很难说消费者会不会将错就错,会不会占这个“便宜”。
更多的AI则用在客服界面。
电商上的退货是很常见的,也是最需要电商平台来主持公道的。
但请一个正常人当客服一个月工资至少要5K。而AI就省钱多了。
于是,你会发现,消费者买了一个衣服,然后用AI随便一P就变成了一件破衣服。买了一箱水果,随便用AI一P就变成一箱烂水果。
这时候商家绞尽脑汁找了证据证明自己发的货没有问题,而平台没有用人工客服来主持公道。而是用AI一眼扫过,然后“高智商”的AI立刻判决给消费者仅退款。。
这些东西我们说了很多次了,。我们再说点别的。
很多电商平台是没有运费的,商品是包含运费的。这本身是不公平的,比如一个消费者在上海,一个消费者在北京,一个消费者在海南。距离不同,本身的运费是不同的。
但某些平台强制要求每件商品都包含运费。不管是5000元的手机,还是5元的纽扣,都必须是包邮的。
但更不公平的是,对于包邮的商品,当消费者需要2件的时候。如果商家没有设置2件折扣,买的多的人,反而被多收了一次运费。一个纽扣5元包邮,买一个是很划算的。但买2个10元包邮就不划算了。如果买100个纽扣,结果需要500元,很显然就被多收了许多次的运费了。。
好吧。
那现在商家设置了2件就打折扣。消费者现在买2个纽扣有8折。但消费者买3个纽扣呢?现在消费者买4个纽扣呢?消费者买的纽扣数量是随机的,如果强制包邮,那必然导致要么设置各种各样的折扣价,要么就只能让消费者吃亏。
这就是平台设计上的缺点。
更有趣的是,对于2件打折的商品,有些平台退掉一件,居然折扣价还在。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纽扣5元,2个纽扣打折只收8折。结果消费者买了2个纽扣只付了8元,然后退了一个,这样就只需要付4元。顺便一提。这个退货运费还是商家出的。
与这个很类似的是,我们现在双十一很流行的是满多少元然后减多少。
这本来也是一个好事。
但这又导致一个很明显的BUG。
如果某个消费者原本只需要一件100元衣服。但他发现买3件衣服300元可以减30元。只需要90元买3件。
平台的逻辑是认为他本来只买一件,现在会多买2件。
但对于某些恶意的消费者来说,他可能会买3件,然后退2件。结果他只花90元买到了100元的衣服。但代价是增加了2件退货。所以对商家来说,这个折扣反而是有害的。
而平台可能注意到了这点。但平台似乎在纵容消费者这样乱买,以此推高平台的总销量。只是这种总销量是以牺牲整体商家的退货来做到的。
诸如此类都是很明显的问题,但为什么电商平台不改。甚至几年都不改。这我就不好说了
哎
写到这里
一声叹息
微博伯光君25.10.19岭南藏剑楼
#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