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直径约1公里的陨石正平行横穿太阳系?科学家如何识别星际访客?

近期,一颗特殊的不明陨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今年7月1日,由位于夏威夷的ATLAS 天文台首次发现,随后被正式编号为:3I/ATLAS。该陨石于10月29日,经过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约1.35个天文单位),预计12月19日会抵达近地点(也就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约1.8个天文单位)。

科学家计算分析认为,这是一颗从宇宙深处而来,高速穿过太阳系的彗星,也是被确认的第三个“星际天体”。可能很多人会感兴趣,如何判断一个天体究竟是来自太阳系内部,还是穿越宇宙而来的星际访客呢?我们来简单聊聊相关话题。

首先,看轨道形状。

太阳系内的彗星、小行星、陨石,大多沿着太阳引力形成的“闭合轨道”运行。它们的轨迹是椭圆形的,无论周期长短,最终都会回到太阳附近。而像3I/ATLAS这样的星际访客,其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双曲线。

双曲线轨道意味着:它的速度足以逃脱太阳的引力束缚,不会被太阳“拉回来”。换句话说,它只是短暂掠过太阳系,随后继续向宇宙深处远去。科学家正是通过观测其运动路径、计算轨道偏心率来判断来源的。偏心率 e 若等于1,是抛物线轨道;大于1,则是典型的星际轨道。3I/ATLAS 的偏心率高达约6,这几乎相当于“直线穿过”太阳系。

其次,看运行速度。

太阳系中所有天体的速度上限都受太阳引力限制。如果某个物体的入射速度远高于“太阳逃逸速度”(在地球轨道处约为每秒42公里),那它必然不是太阳系原生成员。

以3I/ATLAS为例,它进入太阳系时的速度约每秒58公里,远超太阳系内任何小天体的正常运行速度。

第三,看成分与结构。

科学家通过光谱观测,可以分析彗星或陨石的化学组成。如果物体的气体、尘埃比例与太阳系典型彗星显著不同,例如含有极少的碳链分子或出现陌生的冰成分,那便可能说明它来自其他恒星系统。

综合多种条件,科学家就能判断一个天体来自太阳系内部,还是星际访客。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它从哪里来”?

星际访客如同宇宙的信使,携带着其他恒星系统形成时的物质线索。通过分析它们,我们或许能理解太阳系外行星如何诞生、彗星如何演化,也能验证我们的行星形成模型。

每次有这种星际天体被观测到时,都会出现很多是不是外星文明探测器,甚至宇宙飞船的猜测。3I/ATLAS的核心直径约800米,长宽比约1.5:1:1,但是被观测到,后面有约7000公里长的尘埃云延伸。世界各国的权威科学家已经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说法。一些异常现象也都能用现有理论解释。不过外星文明的说法确实更能吸引眼球,而既然能抵达太阳系,技术肯定远超我们想象,因此很多人相信也在所难免。那么你认为它到底是什么呢?欢迎留言交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iZrVU3oAACv-w7QpJnJ_1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