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第十五届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人工智能沙龙刘祥龙副教授专场

1

PART 01

11月18日晚上19:00,由校研究生会学术交流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人工智能沙龙刘祥龙副教授专场,在诚信楼1216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祥龙副教授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历史。本报告主要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细数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学者;展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应用;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一片热烈掌声中,主持人介绍嘉宾入场。

2

PART02

在讲座中,刘教授首先由如今人工智能的如火如荼引出了人工智能的具体概念: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在影视中的人工智能,刘教授提到了钢铁侠与大白。钢铁侠,就是人们所说的强人工智能,而大白则没有太多的复杂功能,但是这两种都是现有的技术所无法达到的。关于实际的人工智能,刘教授首先说到了百度设计的机器人小度,这种机器人可以实现对话问答,但是无法移动。另外,由Boston Dynamics公司设计的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双腿直立行走、并且搬运货物。这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

然后,刘教授开始讲述人工智能的历史,从2世纪3年代以前的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和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开始,人工智能有了一个形式化的描述。接着在3年代到4年代间,艾伦·麦席森·图灵创造了能够破译德国密码系统Enigma的图灵机,并且提出了测试人工智能是否能达到人类标准的图灵测试。4年代,随着约翰·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提出,现代计算机初具雏形。1956年为人工智能元年,在这一年间,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发生在50-70年代间,这期间实现了各种机器对定理进行证明的例子,如:平面几何定理、四色定理的证明等。另外,还有字符识别程序、聊天机器人等各种成果,并且还提出了各种预言。然而,在70-80年代,人工智能却遇到了瓶颈,在前面提出的预言都没有实现。问题过于复杂、而处理方式又过于简单,在人工智能领域,人们遭遇了各种失败。

9年代开始,人工智能重新开始崛起,出现了符号主义、行为主义和连结主义三足鼎立的现象,并且随着大数据的到来,人工智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刘教授提到了深度学习的三驾马车:Geoffery Hinton、Yann LeCun与Yoshua Bengio三位学者。通过神经网络的发展,识别的准确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工智能逐渐实现了数字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搜索引擎、围棋、游戏、自动驾驶、生成图片、艺术创作和诗词创作等等。但是,由于连结主义的局限性,在艺术创作上,人工智能只能达到形似的效果,也就是只能关联而没有逻辑关系。

接着刘教授分析了现在机器学习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自动驾驶致使车祸的发生、人脸识别出现被定向识别的情况等等。人工智能依然停留在一个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的水平上。贝叶斯网络之父Judea Pearl也认为,机器学习缺少因果推理。

最后,刘教授展望了机器学习的未来,首先,认知理论会不断发生变化,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认知。关于人类智能的未来,各国都提出了类脑计划,如欧盟的人脑工程、美国的人脑计划,还有各企业提出的Google大脑、百度大脑等等。人工智能的趋势是逐步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最后,实现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物理系统,即人机物的融合。

3

PART 03

在提问环节,刘教授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有观众问到关于人工智能目的、机器和人的关系的问题。刘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动化,机器能够自动实现人们的期望,并且因为期望的不断增大,人工智能也因此在不断发展。但是,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计算机永远是处于从属于人类的位置的。

最后,在学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大家一起进行了合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会

供稿 | 学术交流部 美编 | 盼达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20G016F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