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靠低价聚集起来的拼多多,是如何做到商品出厂价的?

发展三年多至今,拼多多已经汇聚了3.86亿的年度活跃买家和200多万的商户,年交易额超过3448亿,成为了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利用自身平台的流量优势加之用户下沉市场的覆盖及供应链路的打通,拼多多决定扶持包括潮州松发陶瓷、深圳家卫士、安徽富光保温杯在内的各行业工厂,帮助其有效触达3.86亿消费者,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这些企业具有相似的标签:长期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时,企业的品牌营销经验严重不足,转型升级困难,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很难转化为规模优势。”在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看来,拼多多选择扶持这些“代工标签”下的“中国制造”,“是一种通过需求侧推动供给侧的改革方式,让无数拥有一流品牌和技术的制造企业华丽转身。”

拼多多虽然不按常理出牌,让传统电商有些惧怕,但其各种做法,最终都是在“电商”里挖掘别人没看到的机会,或者主动抓住传统电商铁幕下不经意露出的“口子”。

新品牌计划,就可以看作“供应链效率”玩法无法再创造新的机遇时,拼多多在零售规则下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零售的本质包括两个部分:为消费过程服务,不断优化供应链(体验、价格等);为消费结果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零售最终实现的价值)。

所以,一方面作为电商平台的共性问题,产品品质信任问题同样是拼多多在供应链优化方面面临的难题,建立电商产品品质信任(至少是本平台)绕不过的命题。

另一方面,如果不断优化供应链已经机会不多、大佬们也难以再做大的提升,这时候零售平台的目光自然而然就应盯上如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者结合,就会发现拼多多要从铁幕中杀出,唯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设计某种主打的玩法,同时“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建立电商产品品质信任”。

拼多多的中间发展路线

拼多多迫切需要升级。

这有舆论的压力。拼多多上市后,关于拼多多的假货、山寨的质疑声爆发,拼多多需要快速撕掉山寨、假货的标签。

8月2日至8月9日期间,拼多多平台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批量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45万条;9月,拼多多关掉了5500家店,清理了770万件问题商品,预屏蔽了3百万个涉嫌销售侵权商品的链接。

也有业务的需求。行业的普遍观点是品牌升级能否成功决定了拼多多之后能否持续增长——用户会因为新鲜感选择拼多多,也会因为低质量产品离开拼多多。

但拼多多的升级是走了一条不同于阿里的中间路线。

十年前,阿里备受假货诟病,于是选择集合品牌方成立淘宝商城(天猫前身),降低对小卖家的扶持。

拼多多自知无法效仿阿里的做法。

虽然通过对工厂品牌的精准扶持,Costco 的属性愈发凸显,但是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从而极大降低成本。这也是沃尔玛和 Costco 的差别。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5A0K81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