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从消费1.0到4.0,中国的消费形式经过了哪些变化!

探索新零售必须要回归零售的本质,解构消费的初衷。正如社会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关系一样,消费的变化决定了零售的发展。

消费4.0时代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中国的消费形式持续变迁,消费从1.0时代进化到4.0时代,消费驱动也经历了从“价格”到“品格”,再到“格调”的变化。

(1)消费1.0时代——计划消费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方面物资都比较匮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供需都严格把控,大量生活用品采取配额制,通过粮票、布票、煤油票等媒介进行交换。消费者处于被动式的计划消费,商品种类稀少,选择范围狭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零售渠道主要是供销社的形式,以柜台销售为主。消费1.0时代还不是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通常有价值而没有市场价格,产品大多数基于分配而不是基于交易。

(2)消费2.0时代——自由选购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产能不断提高。供销社形式的消费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中国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兴建起了百货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商品的销售与购买渠道开始多元化,供给与需求逐渐平衡,基本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消费者基本可以自由选购,购物方式也便捷多了。消费2.0时代“价格”成为购买决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市场完全符合西方经济学里面的供求曲线,需求随价格上升而减少,供给随价格提高而增加,价廉物美的商品备受青睐,价廉优先。

(3)消费3.0时代——品质消费社会进入了丰饶经济时代,产能开始过剩,商品不断丰富,供给开始大于需求。物质文明生活的极大丰富,使人们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更加追求消费的品质,注重服务与体验。专卖店、会员店、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大量出现,满足多样化的品质消费诉求。消费3.0时代“品格”成为关键的决策因素,物质文明生活的提升催生消费升级,过硬的品质和服务的格调成为商品的卖点,用户不再盲目追求低价,对“物美”的考虑开始优先于“价廉”。

(4)消费4.0时代——定制消费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互联网时代个体开始崛起,用户需求变得多元,呈现出长尾趋势,消费升级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商品的附加值。品质、审美,甚至是人格认同,都已成为消费的动因,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是出于喜爱而并非需要。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情感化和社交化,随着消费动机的改变,“冷冰冰”的标准化的产品将逐步被“有温度”的定制化的“非准”产品所替代。《华丽志》对“80后”“90后”时尚消费行为及趋势进行调研,随后发布的《中国时尚消费人群调查报告》显示,“80后”“90后”人群中90.3%的人对定制消费感兴趣。

中国时尚消费人群调查报告消费4.0时代大众消费市场愈趋个性化,在工业化时代“只要生产一辆黑色福特汽车”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产品,不仅仅要在功能上满足他们的某个痛点需求,还要在情感上,让他们对该产品产生一种“连接感”,消费就是要有“格调”。产品打造需要从三个层面来实现:物理层面要求“有用”,至少要有3个功能差异点;化学层面要求“有趣”,能够与用户愉悦地交互;社会层面要求“有爱”,即有情怀,打造文化与情感的共鸣点,形成共同的价值群落。

消费的变化深深地倒逼着业态的变革,以购物中心为例,如果将单纯的购物场所打造为能引起我们心灵共鸣的生活化场景,它就更加具备了情感的温度。

在购物中心1.0时代,消费者需求比较简单,目的性比较强,购物中心的业态基本上是以零售为主的,只是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在购物中心2.0时代,消费者开始出现多样化的诉求,购物中心开始细化市场需求,明确定位,配上主题,引进新品牌,打上差异化标签,打造一站式购物中心。购物中心3.0时代电商突起,消费模式不断变化,购物中心也大幅度增加了体验式业态,纷纷打出体验牌。而当购物中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迭代,不能让消费者消费心理达成某一种心灵共鸣,或者没有某一种情感需求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从场所到场景的购物中心4.0时代就已经来临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0A0CQM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