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为什么年轻人的发际线在这两年后退得那么厉害?

近年来,丧文化和“发际线焦虑”在互联网上逐渐火热起来,形成了病毒式传播趋势,势头几乎盖过前一阵的枸杞与保温杯,朋友圈里年轻人买生发香波的实例越来越多,操心自己发量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这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一夜之间大家的发际线都后退得这么快?

实际上发际线并非在这几年才退得厉害,发际线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它是否被拿起来说事罢了。“发际线”梗之所以走红,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最早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青年一代开始步入中年,这批年轻人虽非互联网原住民,但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辈,他们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用网络行为表达客观现实里的情感,借用鲍德里亚的“内爆”理论解释,即虚拟现实的界限与客观现实的界限日渐消解。于是,不管是“枸杞与保温杯”还是“发际线”,都是这一代人对年龄增长另一种形式的担忧。

其次,“大家都在谈发际线,我洗头也掉发,是不是我的发际线也在日渐升高”的心理作祟,给年轻人一种越看越觉得自己发际线有点高的幻象。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不断侵扰下,大众已经完全失去了主体哲学曾经赋予人的那种思想、意志和情感,使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现实命运,而只是服从于民意测验、统计学和所谓的公共性。

由此,不妨用“迷因”效应来解释这种病毒式传播。1976年,英国动物行为学家、进化论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他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了“Meme”的概念,中文称为“迷因”“模因”或“米姆”,后来这个概念被运用到传播学之中,用于解释病毒式传播的现象。

Meme作为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的方式进行传播,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最近在互联网上兴起的#MeToo 运动、炫富扑街行为、以及上文提到的“发际线”传播,都是Meme的典型例子。

Meme效应得以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的条件大致有以下三点:

1、传播者的使用与满足在于拟合受众需求,即只要有一个合理的话题由头,一个现象就能在人群众迅速传播开来;

2、网络意见领袖的助推,在六度分割的人际社交网络中迅速聚集大量意见领袖使用该词汇,能使该网络基因在互联网环境下迅速传开,各种大V在互联网上传递“发际线”危机,使得关注“发际线”的人越来越多;

3、情绪传播,传播关系的本质是情感关系,这种共情从表层看是对发际线的担忧,深入其内涵其实是对年龄的担忧。

不妨回想以前的年轻人,男生除非自己的头发已经呈现地中海状,才有担忧发际线的概念,而女生因为“秃顶”基因不呈现显性的生理原理,从来不担心发际线高低的问题。可如今,网络上担忧自己发际线升高的几乎大部分都是女生,网络上各种不同品牌的生发精油、防脱洗发水也开始变得热销起来。一时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狂欢”,正如巴赫金所说的,这种狂欢超越阶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仿佛只要是身边有人在购买防脱洗发水,自己没买,就会成为世界上唯一秃头的人一样。甚至当一个发际线不高的人放一张照片在网上,只要有一个人评论他发际线高,接下来的人就会默认这种观点并贡献各种生发方法,而从不发现其实这个人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我们不晓得这场“发际线”担忧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下一个取而代之的词汇是什么,但透过其背后心理原因的探究,大概可以厘清其背后的原理,知道原理的好处是让自己不至于在这种网络“狂欢”中迷失自己。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316A0D93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