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药店VS单体药店
2018年,我国药店总门店数量达到48.9万家。2010年后,药店数量逐渐饱和,增速从原来的5%以上的增速降到0-3%。我国药店店均服务人口2850人,接近世卫组织建议的2500人/店。
由于连锁药店相对于单体药店竞争优势明显,因此在存量竞争的市场下,连锁药店数量增速高于行业增速。2014年到2018年,连锁率从39.4%提高到52.1%。
连锁药店对于单体药店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是成本优势,连锁药店向上游采购规模大,议价能力强,因此商品成本比单体药店更低。规模越大的连锁药店,该优势越明显。
其次是品牌优势。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多,可以不断强化在顾客心中的品牌形象,且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强。因此连锁药店的获客能力更强,品牌优势明显。
早年我国药店行业监管较松,行业增长迅速。当下进入到严监管时代,药店合规成本提升,连锁药店的竞争优势更加显著,从中长期来看,连锁率将持续提高。
2018年,我国共有零售药店48.9万家,其中连锁门店为25.5万家,连锁率达到52%。2014年到2018年,连锁率从39.4%提高到52.1%。连锁药店的增加进而带动零售销售额的增加!
零售是我国药品销售终端的重要渠道之一。据米内网统计,2018年,我国药品销售规模为17131亿元,药品零售渠道销售额3919亿元,占比22.9%。
其中实体药店实现销售额3820亿元(占比22%),网上药店实现销售额99亿元(占比1%)。
疫情对医药零售的影响
实际上零售药房的本质依然是零售,从销售的本质来说与生鲜零售没有明显区别。最根本的不同则是药品的销售产品更为标准,有着更为严格的监管,药品零售连锁一直是许可制,由各省市的食药监局监管。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离广大消费者最近的连锁零售药店和药房承担了为居民提供购药服务的重要职能,包括口罩、常备药物等防疫物资的销售大大提高了药店的短期业绩。
但是市场不应仅看到药店短期业绩增速有望提升,而更应该发掘疫情下处方外流加速、消费者主要购药渠道转移至药店等带来的零售渠道长期价值。
“新零售”形态对医药零售企业的影响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医药零售行业作为零售业的一个子行业,同样需要在对消费者购买、供应商采购以及物流配送等业务流程数据。
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消费者体验、拓展向供应商提供增值服务能力、提升企业自身运行效率。这将对药品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中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患者的就医行为正在发生改变,“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互联网+药品”模式也将随之获得更快发展。
政府对医药的财政投入
当前,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政府不断加大对医药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
全国财政医疗支出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补助标准的增加提高了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程度。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通过加大医药卫生领域财政支出、降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的方式,增加药品消费的需求,推动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处方外流”带来重大机遇
在迎接“处方外流”的过程中,医药零售行业出现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包括DTP药房、零售药店院边店、“互联网+药品”新零售模式、药店+诊所、院外处方流转平台等。
零售药店依托自身较好的专业药学服务基础、高覆盖率带来的便捷性以及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等优势,能够有序承接从医疗机构分流出的患者对药品与药事服务的需求,成为“处方外流”政策的重要受益者。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