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集体布局激光雷达,车企巨头和特斯拉对着干?华为又“赌”对了

“激光雷达是傻瓜的差事,依赖激光雷达注定要失败。”

这句话是2019年,马斯克在美国硅谷帕洛阿尔托市的特斯拉总部举行的“自动驾驶日”上所发表的言论,当时特斯拉的纯视觉识别系统可谓是如日中天。可转眼只过了一年,2020年底华为宣布研制出车规级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售价仅200美元,立刻受到了各大智能汽车厂商的热捧。

如今,北汽旗下的智能汽车——极狐HBT,每台车都安装了三个该款激光雷达,此外,长安、赛力斯等厂商也纷纷与华为牵手合作。其实放眼世界,除了特斯拉执着于纯视觉识别,诸如奔驰、宝马等外资车企都将激光雷达作为主要卖点。

那么,为何各大车企会加入激光雷达阵营,和特斯拉“对着干”呢?

一、自动驾驶的视觉识别与激光雷达之争

一直以来,马斯克在自动驾驶的车辆环境感知技术上,始终坚持纯视觉识别系统,即利用仿生学技术,配置大量高清摄像头代替人类视觉的感知。

马斯克特立独行地采用纯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原因是激光雷达价格真的太高了。在2020年之前,市面上最便宜的Ouster 64线激光雷达价格都要12000美元,一辆车一般要搭载三四个激光雷达,那就要4万美元左右。而特斯拉研制的最新三目摄像头价格也才300美元,成本优势一目了然。

可令马斯克没有想到的是,从2020年以来,随着激光雷达生产供应链的成熟,其价格逐步从几千美元跌破1000美元。而华为此前推出的仅售200美元的激光雷达,犹如丢出一颗“深水炸弹”,将激光雷达市场价格打到近乎“白菜价”。与此同时,华为还宣布要在两年内将车载激光雷达价格降到100美元以内。

若想回到激光雷达的赛道上来,马斯克这时候恐怕为时已晚。因为车载激光雷达的专利、技术已经掌握在华为、禾赛、速腾聚创等国内企业掌握。

那么,撇开成本不说,华为的激光雷达相较于马斯克的纯视觉识别,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明亮的眼睛”——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辆环境感知技术、车辆轨迹规划系统和车辆控制系统,其中车辆环境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将感知到的周围环境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汽车,相当于汽车的眼睛。

而传感器主要包含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度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其中超声波的速度大约340m/s,而汽车的速度轻松可达120m/s,所以超声波只能用于识别车辆速度较慢时的周边环境,例如倒车防撞。

毫米波的传输速度倒是快很多,并且极少受到雨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但是毫米波雷达的传输距离近,也不能清晰识别出行人和物体,所以难以精确建模,一般用于车辆的前后防撞系统。

高精度摄像头能够准确成像,识别出交通指示牌上的文字、地面虚实线等信息,但是无法测算出精确的距离,在黑夜和雨雪天气中更容易被遮挡而失去识别能力。特斯拉最新的“三目摄像头”,虽然能进行测距,但是判断的精确度不够高,并且摄像头被遮挡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比之下,激光雷达的测距精确度和抗干扰能力要强得多。激光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脉冲激光来实现测距,扫描系统后便能实现对周围200m甚至更远的环境进行三维点云建模,精准呈现出周围环境图像。

它的成像范围远超摄像头,且不会因为雨滴附着在其表面而使成像变得模糊。另外,激光雷达测距的准确度要比摄像头高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华为这次“赌”对了,马斯克则在纯视觉赛道上显得越发“形单影只”。

但是,我们也别高兴得太早,激光雷达并不是什么缺点都没有。

三、激光雷达的漫漫长路

第一、激光衰弱

脉冲激光遇到雨雪大雾天气时,会急剧衰弱,严重影响测量范围和精确度。激光衰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吸收和大气散射。

前者是指激光会被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吸收,从而变得衰弱。后者是指激光遇到大气中大分子和悬浮颗粒产生散射,改变传输方向,使得目标物和接收器的激光功率降低,产生衰弱。

第二、识别不够精细

激光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触碰到物体产生漫反射,再回到雷达接收器中,根据这个过程中的时间测算出距离和物体“容貌”。

但是它并不能像摄像头一样识别出物体的颜色、质地,也就意味着不能呈现出交通标志上的文字、道路虚实线等信息。

第三、质量

目前激光雷达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和固态。机械式激光雷达发展时间久,产业链比较成熟,但是质量较差,轻度触碰便可能产生损坏。

半固态和固态雷达的质量和稳定性要相对好一些,但是测量范围要打些折扣。

目前,在华为等国产厂商的重拳出击下,激光雷达的成本和体积等“硬伤”已痊愈一大半,成本也与三目摄像头相差无几。体积缩小后,使其不像之前那样需要架设在车顶上,而是可以直接安装在前保险杠里,识别精细度更高。

四、结语

福田汽车智能控制副总工程师钱国平曾表示:“从技术角度看,现阶段的纯视觉方案不太可能成功。”

如果说,车载激光雷达之前因为成本和体积等原因而让人无法深爱,那么华为等国产技术的突破便给激光雷达赛道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激光雷达和视觉识别或许还将并驾齐驱很多年,但最终谁能胜出还要拭目以待。

或许,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两者搭配使用,才是最优的选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021A01O4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