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技术百科首页 >IPS >IPS如何进行流量分析?

IPS如何进行流量分析?

词条归属:IPS

IPS(入侵防御系统)进行流量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方法:

1.数据包捕获

网络接口监听

  • IPS设备通过网络接口卡(NIC)设置为混杂模式,在网络链路层监听所有经过该接口的数据包。无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为IPS自身,都能被捕获下来进行后续分析。这就像在交通要道上设置一个监控点,对过往的所有“车辆”(数据包)进行观察。

2.协议解析

分层解析协议头

  • 按照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从物理层开始逐步向上解析各层协议的头部信息。例如,在数据链路层解析以太网帧头,获取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等信息;在网络层解析IP数据包头,得到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等;在传输层解析TCPUDP头部,确定端口号等信息。

识别应用层协议

  • 在解析完传输层协议后,进一步分析应用层协议。通过识别特定的应用层协议特征,如HTTP请求的“GET”“POST”方法、SMTP协议的邮件头格式等,确定数据包所承载的具体应用层业务,为后续更深入的分析提供基础。

3.特征匹配分析

基于签名库的匹配

  • IPS维护着一个庞大的攻击特征签名库,其中包含了各种已知攻击行为的特征模式。将捕获到的数据包内容与签名库中的特征进行逐一对比。如果数据包的特征与某个攻击签名完全匹配,就表明该数据包可能是攻击流量。例如,对于常见的SQL注入攻击,会有特定的恶意SQL语句模式被收录在签名库中,当数据包中出现匹配的模式时,就能被识别出来。

正则表达式匹配

  • 除了精确的签名匹配,还会使用正则表达式来描述更灵活、复杂的攻击模式。正则表达式可以用来匹配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字符串序列,能够识别出经过变形或伪装的攻击行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4.行为分析与统计

建立基线模型

  • 在正常运行期间,IPS会对网络流量进行持续的监测和分析,收集各种流量指标,如流量大小、数据包发送频率、连接建立和关闭的频率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起网络正常行为的基线模型。

实时行为对比

  • 在实时监测过程中,将当前的网络流量行为与基线模型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某些指标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或出现了异常的变化模式,如某个IP地址突然发起远高于正常水平的连接请求,或者数据传输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就可能预示着存在攻击行为。

5.关联分析

跨数据包关联

  • 考虑多个相关数据包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孤立地分析单个数据包。例如,在检测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时,可能会观察到来自多个不同源IP地址但具有相似特征(如相同的攻击载荷、相近的发送时间间隔等)的数据包,通过将这些相关数据包进行关联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为攻击行为。

跨会话关联

  • 对于涉及多个网络会话的情况,IPS会跟踪和分析这些会话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分析Web应用攻击时,可能会关注用户从登录会话到后续数据提交会话的一系列操作,通过关联这些会话中的数据包和行为,发现隐藏在正常交互过程中的攻击企图 。

6.深度内容检测

解密流量分析

  • 对于加密的网络流量,在合法授权的前提下,IPS可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操作,然后对解密后的内容进行深度检测和分析。这样可以识别出隐藏在加密流量中的恶意活动,如通过HTTPS协议传输的恶意软件下载等。

文件内容检查

  • 当检测到包含文件传输的数据包时,IPS可以对文件的内容进行检查,判断文件是否包含恶意代码、是否符合安全策略等。例如,检查上传的文件是否是已知的病毒样本或包含恶意脚本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