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检测针对的威胁类型广泛,涵盖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等多个层面,具体如下:
网络层面
- 恶意流量攻击:包括DDoS攻击,即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僵尸主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请求,耗尽服务器资源,使其无法正常服务;还有端口扫描,攻击者借此探测目标网络开放的端口和服务,寻找可利用的漏洞。
- 网络入侵:黑客试图非法进入网络系统,如利用网络协议漏洞进行中间人攻击,截取并篡改通信数据;或者通过暴力破解网络设备或系统的登录密码,获取访问权限。
系统层面
- 恶意软件感染:涵盖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病毒能自我复制并传播,破坏系统文件和数据;蠕虫可自动在网络中传播,消耗大量网络带宽;特洛伊木马则伪装成正常程序,窃取用户敏感信息。
- 系统漏洞利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存在的安全漏洞会被攻击者利用。例如,未及时修复的软件漏洞可能被用于提权攻击,使攻击者获得系统的高级权限,进而控制整个系统。
应用层面
- Web应用攻击:常见的有SQL注入攻击,攻击者通过在Web表单中输入恶意的SQL代码,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跨站脚本攻击(XSS)则是在网页中插入恶意脚本,当用户访问该网页时,脚本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窃取用户的Cookie等信息。
- API滥用:随着应用程序接口(API)的广泛应用,攻击者可能会对API进行滥用,如过度调用API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或者通过API漏洞获取敏感数据。
数据层面
- 数据泄露: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或外部攻击者的窃取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攻击者可能通过网络渗透、社会工程学等手段获取企业的核心数据,如客户信息、商业机密等,并将其出售或用于其他非法目的。
- 数据篡改:攻击者非法修改存储或传输中的数据,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在金融交易系统中篡改交易金额,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物理层面
- 设备失窃或损坏: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被盗或遭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 物理访问控制漏洞: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数据中心等关键区域,可能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造成数据泄露或系统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