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3-07
为什么说pbi中的AI问答实操起来很难用
SSA设想很美好,但是实操起来总是很难用,AI问答也是类似。
LEARN MORE
图片由Stable Diffusion绘制
SSA的愿望达成太难了
大概每一个数据人都有搭建SSA(Self-Service Analytics高集成自助分析平台)的梦想吧。但是梦想之所以是一个梦想,就是因为其难以实现,否则这里应该叫做目标而不是梦想。
几乎市面上所有的BI工具都在宣传自己的SSA支持功能,但是从实践结果来看,SSA确实有用,但总是和我们期望的样子相去甚远:我们期望的SSA是业务部门的人员可以自己在分析平台上做自助分析,但事实上的效果是,业务部门原有的人员并没有自助去分析,而是招聘了专人去做自助分析事情。看起来好像SSA的目标达成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达成:业务部门招聘的专门去自助分析的人员其实很多都是相对专业的分析人员而不是业务人员。
而一个相对专业的分析人员,SSA平台能够实现的功能其实是完全满足不了需求的。于是这些人员大概率会干一件事情:要底层数据的访问权限。如果要不到相应的数据权限,他们就会做一些另辟蹊径但是对业务确实管用的选择,比如做线下的台账。这个事情可怕的地方在于,久而久之,业务人员对于线下台账的依赖度就开始高于BI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了。
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在搭建企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如果不允许业务部门自己招聘分析人员的话,数字化团队一定会被各种零零散散的取数需求淹没,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体系化工作。但是一旦放开这个口子,深耕在业务团队中的分析人员早晚会成为数字化团队的绊脚石(除非这些业务团队中的分析人员能够和数字化团队共进退,实际业务中基本不可能实现)。
这个问题,在大型企业中似乎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数字化团队要服务上万人,几个小团队游离在体系外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反正以集团的数据为准就好了,小团队爱怎么搞就怎么搞。但是到了中小型创业公司,这就很容易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困境。对于这个问题,我至今还没想到什么合适的破局方法。
BI中做AI问答,做起来有多难
顺便一提,之所以会有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有人问我Power BI中不是早就有AI问答了么?为啥不用?不是说copilot集成了么?有啥区别?
我解释一下为啥Power BI中的AI功能实操的时候并不好用:
首先,目前版本的Power BI中内置的AI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尤其是中文自然语言,表现可以说是一言难尽。别的不说,分析功能中“解释此增长/下降”中的信息,英文勉强还好,中文就只能直呼这阅读理解没有满分的水平根本看不懂。当前版本的AI 问答的模块也是类似的,对于中文的理解一言难尽。
有人说,切换成英文不就没问题了么?但实际情况是,就算用了英文,如果想让AI准确的告诉你你想要的数据,你最好问它度量值的名字。这就是问题了,作为专业的开发人员,我们当然知道字段名和度量值名的区别,但是对SSA的用户来说,这玩意根本难以理解,尤其是做过calculate table的东西,在用户眼里就是大写的四个字:我不理解。
如果退一步讲,让开发人员去兼顾用户的需求,用用户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度量值的命名呢?我打赌十个开发有九个得崩溃——这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在我们专业人员眼里根本不需要解释的事情在用户那边需求非常大的解释成本。比如,不用解释,95%的分析师或者相关人员都会知道1表示true,0表示false,但是对于销售人员而言,可能95%的人都不知道。如果要去兼容用户能理解,真的是怎么命名都难,既要用户能理解,又不至于写函数的时候写到崩溃。哦对了,不止如此,还要附上一份详尽的度量值说明文档噢,不然用户怎么知道哪些是可使用的哪些是不可使用的。
这就是为什么Power BI中很早就有AI辅助分析相关的功能,但是基本没啥人用的原因了:这玩意是真的不好用啊!
就算Copilot入场也难搞
尽管在体验过chatgpt后大受震撼,但是我不认为copilot入场之后这种问题能有什么大的改变。
理由有3个:
①训练AI的代价可能高于养一个团队
②用户很难提出合适的问题
③员工对AI难以信任
稍微玩过一点chatgpt的人可能知道,chatgpt是可以做某个特定场景的特化的(比如用一些特定的提示词,让它输出特定的内容)。对于企业数据分析场景来说,进行提示词提炼并保持迭代这件事情本身的代价可能是远大于招几个人来做这件事的。
此外,你不能指望用户总是能提出合适的问题。比如你表示一打开我的推文微信就闪退,问我是什么问题,我只能表示一脸懵逼:微信闪退是你手机的问题啊,最不济也是微信的问题,关我一个写文章的什么事?人的话一定会觉得你这个问题问错人了,但如果是AI呢?它还真有可能装模做样的给你一个答复噢。你可能觉得我这个例子举得太极端了,但我想说这是我在工作中真实遇到过的问题噢,有用户表示在手机上打开某一特定报表企业微信就闪退,让我处理一下这个问题。
最后就是一个信任的问题。在很多事情上,人是很难相信AI的,尤其是涉及利益的时候。数据报表这种东西,100%会和一些业绩之类的东西挂上钩。我不信一个数据人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人闹着说你的数不对,非要找领导讨说法或者要申诉之类的事情。因为有这种问题的存在,AI可能在很多时候很难取得信任:啥?我业绩不达标?AI给我算错了吧!分析师出来,给我再算一遍!
copilot的加入,对数据分析师而言,可能意味着工作的重心多少需要改变一下了:代码AI可以帮你写,但是这种人和人之间扯皮的事情AI不能代劳啊!【许愿一个吵架嘴替AI】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