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品牌正解029:“大品牌”与“小品牌”在市场上的差异化

在我们谈论品牌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会想到品牌延伸方面,研究品牌延伸能力与市场表现,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品牌的价值从而更清晰地定位、建设自己的品牌。

只有大品牌才有品牌延伸,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苹果借助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推出苹果双肩背或者苹果运动水壶……什么的,虽然依旧需要宣传成本、需要逐步地打开渠道渗透到细分市场,但是,想象一下,苹果手机、耳机……已经给受众塑造了一个“户外”的概念,那么,苹果公司顺势把品牌从IT延伸到户外领域,会比一个新的户外背包或水壶品牌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苹果这么做可以叫品牌延伸,但是一个专门做户外背包、水壶的,则只能叫品牌建设了。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即便这家新公司起步时间靠前一些,恐怕也难以阻挡苹果户外产品的“后发先至”。

在这一商业路径上,小品牌只能去扮演“试错”的角色,而大品牌完全可以先在一边观望,去观察正在红海中厮杀的各家企业优势劣势都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才会更快速地占领市场并且更牢固地把握住市场份额。

作为大品牌而言,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时机和时间。

所谓时机,是他们对于品牌延伸市场的最佳切入点,找准时机切入,不仅更容易完成低买高卖,同时也会因为竞争对手鹬蚌相争而以第三方的身份获得更大的利益。后发先至,并不只是理论上的解读,客观世界中也确实可以实现。

所谓时间,大品牌所考虑的重点在于产品对于市场环境之中可持续发展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大品牌并不会轻易尝试品牌延伸的原因——并不是每一个产品品类都有着足够长的寿命,科技进步所导致的替代品市场出现,很可能造成“品牌延伸成功但延伸获利有限”的局面。

而小品牌呢,关注点可能和大品牌是截然不同。说“炮灰”残酷了一些,但是小品牌在市场开拓方面必须要走出艰难的第一步,在这个时候,在“去吃第一批螃蟹”的路上,小品牌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市场被打开之后,依旧保持着足以满意的获利能力。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1、考虑到会被大品牌抢占的市场份额,将“损失”提前计算清楚,依据能够剩下的“蛋糕”来评估自己的获利;

2、与资本方对赌,在进入市场初期就清晰的掌握后续一切可调配资源的流向,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与后来的大品牌打一场“硬仗”;

3、寻找合适的时机,直接将自己的品牌卖给(部分卖给)大品牌,将市场竞争中的抵消投入直接计入利润,虽然股权会变小,品牌会被吞并,但是获利并不会减少。

市场,给了任何产业类别、任何规模企业的生存空间,能否活下去,能否活得很好,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思考与依据思考制定的发展战略。所以,你思考好了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Zxx2gou1Qgp1BvSLsFQttv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