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Uber撞死行人 自动驾驶的丧钟已响?

[

ZOL汽车电子

]我们深谙自动驾驶会带来伤害,但没想到第一次来的这么快...这一周整个科技圈都在围绕着“Uber造成的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撞死行人”说事,“自动驾驶撞死人”的舆论让本来就对无人车半信半疑的普通民众更难接受。这个曾经被车企、初创公司趋之如鹜的新风口“自动驾驶”就这样化成泡沫?

Uber全球首例行人致死事件始末

美国时间3月20日晚上10点,Uber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汽车和一名人行横道外过马路的女子相撞,造成女子身亡。事故发生时,这辆Uber自动驾驶汽车正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以38英里的时速行驶,车上有一名司机监管,事故发生前车辆并没有意图减速的迹象。

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行人事后现场

在随后调查中,警方也将汽车记录下的最后十几秒视频公之于众。“我们发现这名女子是从暗处突然闯进机动车道,这种情况无论是人类或者自动驾驶,交通事故都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目前的调查结果Uber自动驾驶并没有错,行人违规过马路是主要原因。但仍然有很多声音在为自动驾驶唱衰。“不是说好可以检测到行人,非常安全吗?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位汽车圈内的相关人士也指出,“如果连避让违犯交规的行人都做不到,无人驾驶又要怎么面对碰瓷、加塞儿、没有井盖儿等中国式难题?”

客观的说,每次一新技术来临都有磕绊。汽车的降临给我们带来了车祸;飞机的普及,也增加了空难的危险。因为畏惧,人类就要回到原始的车马生活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心怀敬畏,克服困难,谨慎前行...

当我们站在自动驾驶技术的角度仔细分析Uber的这次事故,可能会有新的发现。Uber这辆事故自动驾驶汽车的具体信息已经对外公示。7个摄像头、1个64线激光雷达、多个前置雷达。这样的传感器系统也是自动驾驶汽车中比较完备的体系,理论上是完全可以检测到行人的。传统雷达穿透性比较强而且不会受到雨雾天气的影响,但覆盖范围比较小。自动驾驶汽车上主流的激光雷达可以实时建立出车辆周围的3D影像,可以获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精度极高。但容易受到雨雾、尘埃的影响。另外摄像头没有任何穿透力,需要在有光线的地方。

Uber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信息

这样看来,激光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的非常强的。识别到暗处的行人是很有可能的。但为什么车辆并没有减速,这可能出现在AI算法上。

当传感器检测到行人后,还要将信息交付到车辆的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通过一定的算法,来控制车辆进行下一步动作。整个过程和司机决策控制一样。而这套算法也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我们可以想象,Uber这辆事故汽车已经检测到行人,但并没有预测到行人的活动路径。当行人已经走到车前时,因为时间较短,中央处理器还未来得及做出控制。

AI算法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

平常我们开车时,遇到前面的行人还会思考“他在朝哪走”“这个速度会不会撞上他”。而这一套逻辑对于无人车来说却很繁杂。所以预测障碍物的活动路径,对于无人车来说依旧是难事。

另有资料显示,Uber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并不理想。路测的Uber无人车,平均每0.8英里就要人工干预一次。每2公里就会出现一次猛踩油门或猛打方向的危险控制,这似乎也为这次事件埋下了伏笔。和Waymo、通用旗下的Crusice相比,这样的成绩并不乐观。

NavigantResearch发布的2107年自动驾驶企业排行榜,Uber当差生

根据加州发布的车辆管理局发布报告,Waymo自动驾驶的人为干预次数达到了0.18次每一千英里。第二名通用旗下的Crusice的0.84次每一千英里。以现在成绩,自动驾驶要在马路上大行其道,风险也非常大。毕竟无人车要覆盖更多的地方,所有收集的数据以及复杂道路信息处理能力对车载电脑的要求更高。

编者点评:这次Uber致死事故也让人们不再沉溺于自动驾驶的泡影中,开始正视技术和监管中的误区。Uber、丰田以及波士顿地区在事故发生后暂停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加州和亚利桑那州曾经计划在今年四月份开放实现真正的无人汽车上路,是不是也需要重新规划了?不过不少车企和地区仍在谨慎前行。苹果继续扩大车队、建设新区,加码自动驾驶;北京市也在近日发放首批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未来的无人车扑街,我们还要多一点耐心和希望。

推荐相关阅读:

《假期把车虐成狗!保养SPA跟上了吗?》

《出行有料:明年全面取消铁皮车牌号》

更多汽车用品资讯请关注车品达人公众号或加入ZOL车品QQ群

别说话,扫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4A04U2R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