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外教师科教创新论坛上多名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将为教育领域带来一系列创新应用,将会优化教学方式,开启“智慧教育”新模式。
在此次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论坛上,中外教育界专家学者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以及如何让青少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前沿技术产生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表示,未来的教育方式将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支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个性化指导为辅,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呈现。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助力教育变革。方法上可以借助人机交互手段,使教学情景更生动鲜活;形式方面,教师不再面向所有学生开展“标准化教学”,而是根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系统提供的学生发展报告,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重点补足薄弱环节,发展自身优势。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主任洪亮说,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智慧教育”将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新工具、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新思维,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加以重视。
论坛上,西澳大利亚科技馆科普项目主管杰西卡·席尔瓦介绍了他们正在实行的创新项目“电动玩偶”。这一项目通过学习简单的编程知识等,让青少年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机器人”。“把知识变成实践,不仅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也激发起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席尔瓦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朱崴则认为,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来看,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很强,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系统性科学知识的培养。比如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可能需要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日前,央视财经联合腾讯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八成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会渗透到各行各业;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会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生活中,并与普通人的生活发生切实关联。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这是我国首部有国家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人工智能在中国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宣布将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也终于正式启动。
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了国家的教育事业要“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脑立方旗下的贝芽智能教育机器人开创了现代化科技教育的新领域,将持续以钻研精神将贝芽机器人打造得更具市场应用性,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到贝芽提供的陪伴式教育服务,帮助万千父母解决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
贝芽智能教育机器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到探索世界、获得知识带来的乐趣。
脑立方致力于帮助父母更好地陪伴孩子,引导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与心智成长!
(本文根据新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