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眉县教育|优秀读书心得分享|(三)

做一个有博大教育情怀的校长

——读李希贵《教育艺术随想录》有感

李希贵是著名的语文教师、校长、教育家。在我心中,他和苏霍姆林斯基有着同样的地位,俩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是一线教师,同是校长,都是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反思、实践、总结、研究,形成了一套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教学及教育管理理论,说理论也许有些“太高”,更多的应该是“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使中小学校长静下来做事、思考、成长。也许,真正能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就是魏书生、李希贵这些教师、校长出身的“大家”了。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上多次读过他的文章,感受到了他的实验、创新精神,这段时间,读了他的《教育艺术随想录》,这种感觉就更真切了,站在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思考,确有茅塞顿开、他山之石的感慨了。

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有明确的理念,要“有想法”,要解决为什么办学,学校向什么方向去,目的地是什么。李希贵有独到的见解,教育的目的“就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成为自我”。这样的教育目的下,个别化的因材施教极为重要,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自主选择的力量。没有学生对自我成长目标的渴望,没有他们自主体验的求索,教育就难以发生。“单纯来自教育者的殚精竭虑和一厢情愿,其实并不能产生真正的教育”。“我们切不可把自己想象得过于强大,更不可迷信固有的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管理者是否应该想一想,学校的一切是否为了人的真正发展而存在?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李希贵认为 “不管到什么年代,也不管在哪一个国度,都应该是造就人才”。我们今天讲素质教育,就是这个目的,可惜的是,我们一直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争论,却忽视了或即将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即“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但现在似乎要被某些人丢掉了。

在造就人才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忽略了意志品质的锻造培养,这点不少人归罪于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造成的安全压力超过了一切。但这似乎与意志品质无关,美国西点军校就恪守着“没有理由”的校训,所以,他们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人的名将、国之栋梁。李希贵在教育中坚持的原则就是“无法忍受,可以做到”。从学习常规到生活常规的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使学生产生大量的失败感,而最终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自己本身的不懈努力升华为成就感,使良好的意志品格得到强化,造就本来的互助精神、竞争意识、坚韧品格。李希贵明确指出,造就品格是教育价值的深掘,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需一点一滴之积累不可。这一点我原先的思路有些偏颇,忽略了勤奋的学习、解决困难向上的过程对意志锻造的意义,生活中也有一些人认为单纯的一次活动、一些做法、口号就可以运动性地解决这个教育难题,我想,李希贵的思想和做法很有内涵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育面向未来,是指教育的价值要在教育者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中体现出来。我们城中的育人目标是:“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但是具体操作有待进一步探索。李希贵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点,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时,提出了“为四十岁做准备”的要求。这一点极具匠心,“因为无论从人才成长的规律还是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说,40岁也往往是一个人对社会有所作为的黄金时期”。这一点启发我们,每一个校长,都应对自己所管理的学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大纲,这个大纲,应着眼于社会对一个人才的发展需要来制定。人们未来发展需要什么教育,就是我们现在要办的教育。

解决了“有想法”,接下来就要“有办法”。一个徒有理念却无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校长也不是好校长。李希贵在这本书里以八辑的内容分别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三方面讲了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具体怎样解决,其核心是践行“学生自主生长的学校生态”理念,依此将他在教育管理中的一个个珍珠串起来。每一篇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篇20年前的文章,一篇20年后的反思。反复阅读、对接思考,我真切地感受了一个教育家的教育情怀。以人为本,极富文化内涵,注重细节,创新中规范,规范中创新,非一个纯粹的教育人绝难做到。学校和学校不同,一些做法很难照搬,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就放弃对教育品质的追求,不是我们条件不好,而是我们不愿做,是我们缺乏勇气,缺乏突破自我的勇气,缺乏创造新我,创造品牌的勇气。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似乎也是大家常说的:目标引领、结合实际、细节入手、文化涵养、追求品质、创新中前进。更多的是一种情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事业,博大的为国为民情怀。一个践行者简单的工作却做到了极致!难道我们不该“反思”吗?

《教育艺术随想录》我读了两遍,我仍将读下去。

(眉县城关中学副校长孙林军)

人类未来的新议题:寻找幸福快乐

——读《未来简史》后感

尤瓦尔·赫拉利,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2015年他曾在Ted上讲述人类的崛起,艳惊四座。他的《人类简史》曾高居各大排行榜首位,抱着好奇心理,购买了《人类简史》拜读,从翻开第一页起便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作者用他庞大的知识体系、博观而约取的学术造诣,以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角度对各个观点进行着论证和演绎,在他的书里,主角不是社会,不是国家,也不是某个文明,而是人,自始至终在讨论人类的变化。而无论是《人类简史》还是《未来简史》,作者的思路贯穿如一:

一、在生物性上,人类本身上并没有高出其它物种。

二、智人能够胜出在于协作,而协作就建立在共同想象之上。人类社会依赖一个又一个虚构的、共同相信的神话故事走到今天,从宗教,国家到金钱。

三、人们追求的幸福,随着人类整体的发展却越来越少,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社会在进步,个体却并没有因此快乐加倍。

四、人类在二十世纪依靠科技、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终结了漫长的瘟疫、战争、饥饿的历史,正在从智人走向智神。

五、人类即将实现从以上帝为中心到以智人为中心的转变,在追求永生、快乐和神性的路上,却出现了人工智能AI,智人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世界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天下。

基于以上五个观点,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人类的历史轮廓和未来蓝图。但比起“过去”和“未来”,我更关注“现在”或者说是当下。

人类进入第三个千年,随着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兴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经济增长解决了千万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并且使生活质量几何倍数提高,现代社会基层人民都可以过上从前社会顶层精英都不敢想象的生活。但,人类因此有变的更快乐、更幸福吗?

在农业革命中,人类删去了动植物的台词,让泛灵论的这出大戏只剩下了人类与神之间的对话。而到了科学革命,连诸神的台词也被删去,世界成为了人类的独角戏,人类独自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中央自言自语,智人似乎已经走上了成为智神的道路。但,人类因此有变的更快乐、更幸福吗?

人类为了战胜死亡,获得幸福快乐,希望把自己变成神一样。在人们追求成神的路上,出现了人工智能这样的可能性,比如现在有越来越高比例的人定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甚至还可以直接在大脑内植入一个芯片,就可以快乐起来。但,人类因此有变的更快乐、更幸福吗?

比起毫无感情的智能算法、比起冰冷的机器,人类更应该做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不想成为一直生产的机器,人们生产是为幸福快乐提供物质基础,但这是手段不是目的。那我们到底该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呢?

首先,我们需要回答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标准,但是幸福总是让人感到高兴、快乐等感觉的综合。能给人带来这些感受的,不外乎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主观的感受。客观的事实即是物质的创造和拥有,比如食物和金钱等,这些我们已经说过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方面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那在物质得到满足后,人类的主观感受就成为是否能够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条件。书中指出:智人现在正行进在成为“智神”的道路上,意义和权威的源头从天上转移到人类的内心,天堂和地狱也不再是云层之上和火山之下的实际地点,而是人类内在的精神状态。只要你心中燃起愤怒和仇恨的火焰,就是经历地狱的痛苦;只要你原谅敌人、忏悔错误、与穷人分享财富,就是享有天堂的幸福。不论如何,幸福的本源都是人类自己的感觉。据此,我大概想到了几点收获幸福和快乐的拙见:

一、让意识引导智能,不要被智能技术“绑架”。

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手机依赖症”患者,他们缺乏独处的能力,需要从手机中寻找心理上的慰藉和踏实感;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需要手机的各种功能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等等。有研究发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如同吸毒上瘾,大脑中会分泌出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但这样的快感等于幸福和快乐吗?显然并不是。

书中提到,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然而现实还有第三层——“互为主体”的现实,它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我认为,幸福感也许也是互为主体的现实,它依靠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在和家人、朋友交流互动或者社交的过程中,彼此都能收获快乐。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人工智能为我们更好的生活服务,而不是让工具绑架我们的生活,在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被机器和工具裹挟着浑浑噩噩的前行。

二、学会控制,知足而常乐。

伊比鸠鲁曾警告门徒:无节制追求享乐带来的很可能是痛苦而非快乐。佛教也认为要减少对快乐的渴望,不让渴望控制我们的生活。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质攀比、信仰缺失的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人类不加以控制的欲望。有个故事里说到富商在海边散步,见到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旁边放着他的渔网。富商问他为什么不去打鱼,他说我为什么要打鱼,富商说这样你就可以赚钱了,渔夫说我为什么要赚多点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买艘渔船了,渔夫又问我为什么要买渔船,富商说那你就可以赚大钱了,渔夫说为什么我要赚大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和我一样在海边散步晒太阳了。渔夫说,可是我现在就可以这样了啊。

如果我们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得到了这些却又想要那些,总是不停的渴望、不停的要求。那可能我们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抱怨、牢骚之中,这也许也是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质攀比、信仰缺失、人性冷漠的根本原因吧。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会知足常乐,不在去羡慕别人的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幸福和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三、找到信念支柱,努力为之奋斗。

关于快乐的定义,作者在《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正是“意义”之网——我们头脑中共同的想象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但现在,人类想要更多,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寻找幸福),甚至同意放弃“意义”(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来换取力量或者说是他们认为的幸福,比如磕药、网游,比如我们说的“快乐芯片”,这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我们只有找到适应自己、适应时代的意义和信念,在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就会收获真正的幸福快乐。诚如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这样有坚定信念,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人,大概总是幸福的。

(眉县中学副校长黄武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4A1REXR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