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财经讯:物理巨匠陨落!2025年10月18日,诺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但你知道吗?这位能和爱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大师,给中国留下的“遗产”比诺贝尔奖更值钱?
01、杨振宁,首个拿诺奖的中国人!
先给大家捋清关键背景。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靠“宇称不守恒”理论拿诺奖,这是华人第一次捧起诺贝尔物理奖奖杯。
但他自己说,这辈子最牛的不是诺奖,是帮中国人彻底打碎了“我们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003年,81岁的他落叶归根回清华,把家安在校园里,取名“归根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为中国科教奔走。
02、杨振宁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的贡献能横跨百年!
为什么这样说?这得从两个维度说。
第一、给世界的“物理地基”:1954年,他和学生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咱普通人可能看不懂,但你手机里的芯片、医院的核磁共振,全靠这个理论打底。
这理论就像物理界的“万能公式”,后来直接催生了7个诺贝尔奖,被称作“继爱因斯坦相对论后的第三次革命”。
第二、给中国的“科教火种”:1971年,他顶着压力访华,是“冷战”后第一个回新中国的美国科学家,直接掀起了华裔学者回国潮。
后来他捐出美国房产和积蓄,在清华建高等研究院,把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密码女王”王小云这些大牛都请了回来,施一公说他是“定海神针”。
甚至在82岁时,他还站在清华大一的讲台讲基础物理,就为了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歪风。
这些事看着远,其实和咱们每个人都有关。
他当年募集资金资助的近百名中国学者,后来全成了两弹一星、芯片研发的中坚力量。
2021年他给清华捐了2000多件手稿、书信,从西南联大的听课笔记到诺奖领奖手稿全在里面,就是想给年轻人留个“精神宝库”。
甚至连国家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小行星——“杨振宁星”,这是对科学家最高的认可。
03、杨振宁留下的财富比诺奖更珍贵!
往后看,杨先生留下的不止是公式。
他一直说“基础科研是国家的根”,现在咱们的量子计算、高温超导能追赶上世界,源头就有他铺的路。
未来中国要在科技竞争中站稳脚,靠的正是他一辈子践行的“笨功夫”——沉下心做基础研究,把人才留住、把信心立住。
不得不说,杨振宁,拿诺奖给华人长了腰杆,建研究院给中国育了人才,留理论给世界垫了地基。就像他说的,“曙光已转为晨曦”,他没等到天大亮,但把灯给咱点上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杨振宁先生最牛的贡献是什么?是学术突破,还是给中国攒下的科教底气?评论区聊聊,向这位物理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