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AI是对农民的一种致敬

今天的我们,也许博古通今,享受着高效便利的生活,体验着千汇万状的文化,可能我们不曾想过,所有的上层建筑、文明的根基其实是一万年前的祖先在不经意间开垦出来,是农民们多余的食物养活着一小撮精英分子、统治者,历史告诉我们这极少数人的丰功伟绩,背后占总人数九成以上那些在烈日下弯曲的身影,却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原始的劳动形式将成为过去时,AI的普及必然会颠覆未来的劳动结构和认知观念,人类的未来将不会重复自己,无须异化自身来构成生产关系,人们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也许,那个时候,是人类最理想的愿景也是对历史长廊的农民们最诚挚的致敬,这也是我能想到最美好、浪漫的未来。

农业革命

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从狩猎和采集的生活逐渐转为操纵着数种动植物生命的农业模式,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在漫长岁月衍生出来对“安稳”生活的愿望,最终在人类偶然间一次小麦种植的发现后得以实现,迎来了农业时代乃至人类文明的曙光。

崭新的农业生活让人们摆脱了危险、艰苦的狩猎采集,享受农民安定、愉快而饱足的环境。智人对农业的认识和掌控以星火燎原的势头席卷着全球各地生活的人们,一发不可收拾,人类不断投入时间、精力,还乐此不疲。

这是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农业革命。

那意味深长般的凝视

峥嵘岁月刻画的褶皱

历经沧海桑田的神态

是先祖在农业巨轮下的缩影

那一成不变的眼眸里,是耕地,人类繁荣的厚土

那粗糙双手捧起的粮食,是文明的曙光,人类未来的希望

1

永无止境

在农业革命前,原本采集和狩猎的生活让智人爬树摘果,追逐野兽,在捕获收集到足够的食物后,可以自由活动、陪伴家人,过着舒适的生活,就民生经济而言狩猎采集者也有几十种不同的食物能够维生,就算没有存粮也不担心饿死,生活方式与摄入营养丰富多样

但是当智人的身体演化第一次碰上了农耕作业,这些活动让人类开始了漫无止境的劳动作业,低头播种,烈日除草,挑水灌溉。

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付出了代价,研究古代骨骼的发现,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而且以谷物为主的食物会导致维生素含量不足、难以消化,还对牙齿、牙龈有损害,另外,相对原始旧石器时代的人平均脑容量也开始逐渐变小,这些,都是有考古学的证据,剑指农业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2

“自我”与淘汰

农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新的农业活动让人类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人类开始围绕着农业生活进行劳作,生活方式的固定与传承,也就是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为什么说是小麦把人类给“驯服”了。

存粮、农田、土地、房屋的出现成了前所未有的资产形式并且世代相传,家族关系更为密切;建立家园,合作规模扩大,进而形成城市、王国,人开始划分界限,以“自我”为中心

农业席卷全球可谓势不可挡,在当时,只要有一个部落定居下来、开始耕作,采集人要么是拿起锄头要么被时代所淘汰

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使得人口迅速增长,农业部落在人数上就已经完胜采集部落

另一方面,原始的采集部落面临着猎场地盘被农村和牧场所侵占的危机

也许,与近现代清朝闭关锁国引起的亡国危机、现代互联网全球化的趋势对传统行业的冲击,甚至是人工智能对传统就业的挑战一样——顺者昌,逆者亡。顺应时代先进的生产水平,才能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3

润物细无声

人类在对奢侈品适应能力和过程非常迅速。在上个世纪最典型的是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吸尘器、计算机、电视机,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在今天我们早已对这些产品习以为常,可这些事物当初诞生出来总是有着一件奢侈的外衣和不可思议的功能,后来,这层外衣被大众化、量产化,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些新产品。

回头看农业的诞生,也许只是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惧,也许是想偷偷懒,远古祖先对谷类的依赖无非是为了吃饱些、生活安全一点,这个当时来看只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也是一种奢侈追求最后积累引起的效应就是让人类祖祖辈辈每天勤劳耕作,在烈日下挑水务农。

其实在现代社会,某种程度上,我们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已经无法离开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正如先祖无法离开农田脱离社会生产关系,否则一样会与时代脱节,每个时代的生存发展工具不同,但是学习和前进的步伐都不会停止,人类一直在改变和适应

4

从前慢

农业时代还出现了一种非常超前的概念——未来。

农业时代的人类虽然在空间上缩小了,但是在时间上却变成长了。

在采集社会,人们活的比较当下,在生存食物上现采现吃,不会担心也没有太多必要考虑以后的事,但农民会想象、预测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因为这关乎着他们的生存、利益和发展,这其中的因素包括生产季节周期、自然灾害、农业上的不确定性,每个农民都希望保障自己未来的经济安全。

于是,人们开始有了安排计划,有规律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活动,生活节奏变得紧凑起来,今天的我们经历着从书信到电邮再到即时信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和高效,同时也压缩着人们的时间,人们似乎多了许多时间,却更忙碌,正如一首歌唱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唱出过去时代生活的缓慢与沉稳。

5

文明的摇篮

农业革命满足了生存和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提供后代大规模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为将来上层建筑和人类文明提供必要的发展动力。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进程中一直是几十人的小部落,从农业革命后,仅短短几千年就出现了城市、王国和帝国,一方面是由于认知革命(上篇所提)他们都相信着共同的虚构神话故事,由想象而构建的秩序;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的兴起,农民征收的多余粮食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靠着农民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养活了一批统治者和精英阶级,如国王、官员、战士、思想家,但是人类历史只记载着这些人的故事,却没告诉我们这背后的社会运转正是由绝大多数的农民勤劳不懈所维持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保留着小麦、水稻为主食习惯,我们不再需要爬树摘果躲避野兽或是冒着生命危险捕获食物,但是这些留传下来的基因记忆使我们不曾忘记过去先祖在刀耕火种、族群生存繁衍所作出的努力,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汗滴禾下土的景象

农民的工作比原先采集者更辛苦而且饮食更糟,相比后来出现的其他职业,农民的待遇也仅以温饱没有太大的突破,绝大多数农民被埋没在历史的车轮下,无人知晓,甚至产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反倒是他们有许多人写进了历史课本。

但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才让农民养活的这群不干农活的人从周而复始的生产劳动和传统的生存“法则”中解放出来,制定新的社会契约、行为规范,衍生出文化、艺术、宗教、法律等人类文明,探索思考宇宙万物的奥秘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类了解自身、探索未来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因为人类想知道为什么活着比活着更能体现人的价值和意义,农民,正是背后这一切供给与生存的力量支柱

6

人生来得食

人工智能的普及会在下一个人类历史阶段如雨后春笋一般解放现代人类的劳动力,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甚至彻底颠覆人类原有的观念和社会结构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提过“未来人类必须改变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观念”的观点,也就是“人生来得食”可能会成为基本人权。

自古以来,人类以异化自身来构成生产关系,而这种生产关系既生产了供人生存的商品,且又高效却不平均地分配这些商品的使用权限,这是在低技术水平下社会为供养更多人类作出的妥协,因此“不劳动者不得食”。

也许,如同农业革命的锄头,AI的出现,智能机器对低技术水平的工作的胜任,将是下一场革命的预示。

无须再为了生存或是异化自身进行机械重复无休止的任务,人们投身于符合天性、热爱的事业,献身科研、探索太空,思考文明和哲学,我想这是人类最理想的愿景也是对历史上的农民最诚挚的致敬,这也是我能想到最美好、最浪漫的未来。

-END-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5G07DU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