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逃离被信息淹没的日子

我们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每天耗费大量时间阅读处理信息。静下心来检视一下,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信息是与我们生活无关的垃圾信息,不会带来任何帮助。

(新华社/图)

残雪虽然没有获得201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之前在英国博彩公司给出的获奖预测名单中高居第三名,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从而引发媒体关注。在众多的报道中,我发现这位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的作家居然不用手机,更不用微信。

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让她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干扰,从而专注于她的文学和哲学。尽管其从开始写作起就全部都是手写,迄今作品也已达六百多万字。

这不仅让我感觉有点意外,而且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手机和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标配,甚至成为我们的一个“器官”。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电脑。如果哪天出门忘记带手机,一定会赶忙回家取;如果哪天一时找不到手机,就会像丢了魂一样;如果哪天不刷微信、不上网,好像日子过得不正常一样。

许多人早上还没起床,就开始收发问候早安的图片;上班或下班在拥挤的公交、地铁上,无论或坐或站,几乎人人都在刷手机,偶有没玩手机的可能都是如我眼神儿不大好的老年人;徒步过马路的,往往也是一群一群的“低头族”;有的驾车时,也在刷微信;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室里,也不时看手机刷微信,以至有的学校或单位不得不规定禁止将手机带进教室或会议室,有的干脆采取电子屏蔽措施;更有年轻的小夫妻晚上同床入睡前,在微信上互道晚安。

就这样,从早晨尚未起床,到深夜甚至凌晨,海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那些永远看不完的资讯几乎成了我们业余生活的全部。

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大量的信息联通着我们与世界,也淹没了我们的日子。大量的信息牵着我们的鼻子,消耗着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失去宁静, 甚至陷于焦虑。我们因信息快乐着,也因信息烦恼着。有的甚至过马路、驾车时,因低头玩手机而发生事故,葬送了性命。

我是较晚使用微信的。微信刚刚兴起时,我坚持不用。因为我感觉短信和QQ,已足够满足我与外界的交流了。为此,女儿笑话我“老土”。那年过春节时,女儿拿起我的手机替我添加了微信,说是微信更为方便。确实,我当初加微信的初衷,也就只是为了更方便地与外界交流与沟通。用了微信后,一些朋友把我拉进一些群,同学群、同事群、战友群、同乡群、工作群、邻居群、兴趣群,等等。随着信息的来源也越来越丰富,有时真不知如何是好。别人发了信息,不看又怕漏了重要信息。如果别人@了你,不及时回复,又怕有失礼貌。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大量时间,身不由己地被小小的手机屏幕所控制。

人的时间是稀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信息越来越多时,时间就越来越少。面对无穷无尽的信息,专注力下降,办事效率下降,常常很难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仿佛关在笼子里的小白鼠,尽管脚步忙碌,却晕头转向,始终原地踏步。

我们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每天耗费大量时间阅读处理大量的信息。其实,静下心来检视一下,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信息是与我们生活无关的垃圾信息,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任何帮助。

手机、网络本是为我所用的工具,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为工具所控制。

如果信息是海洋,我们只有站在适当的距离眺望,海水才是蔚蓝可爱的。我们需要必要的信息,但我们决不能被信息所淹没。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一些时间,与亲人、朋友亲切地当面交谈,端详一下他们的笑脸;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读一读书,或者专注地做一些手工,或者去大自然散散步。

让我们逃离被信息淹没的日子,让生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安宁空间。

(作者为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研究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贺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05A0P88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