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小镇今天关注了《俞敏洪:人工智能+教育 》峰会
(根据12月12日在“2017今日头条教育行业未来峰会”上的对话内容整理)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是1+1大于2的关系。
从古代到现在,每一次教育(知识)大发展都是来自于技术的进步,你会发现技术进步并没有推翻原来体系,而是在原来体系下进行变革和增加。
文字出来之前大家只能用嘴巴传故事,比如《荷马史诗》,后来有了文字;印刷术的出现让知识变成了普通老百姓也能接触的东西,后来是广播电视,然后是互联网、移动互联。
这一次人工智能出现在互联网之后,
会对教育带来某种革命性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被教育者得到知识会越来越便捷,
这中间,被替代的部分是一些没有创意的老师。
人工智能时代老师上课更难,
机器的大数据统计配合深度学习,
会在重复性的知识讲授方面,
比人讲的好得多。
如果你只是非常呆板地给学生讲普通的化学题、物理题,不能讲出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之间密切的相关联系,就会被机器所替代。
另一方面,机器讲课不会让学生产生跟老师对话的压力、不会产生站在老师面前自尊心和羞耻心的敏感。
比如你说错了被老师羞辱一顿,
或者说对了还要考虑能不能被老师所接受。
因此,未来课堂学生与机器之间可以完全没有障碍对话,最终结果是,老师重复性教学知识功能就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机器所取代。
对老师带来“颠覆”作用,
是指对于那些懒的、不动脑子,
重复自己知识30年不变的老师肯定会被机器淘汰。
现在孩子英语口语比我们那个时候强很多,
为什么呢?
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现在老师本身口语水平高了,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主要原因是学生用来模仿口语的APP越来越多,
APP背后或多或少带有人工智能的技术。
有家公司专门做学生课后训练的,能记录你每天练习的分数,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在逐步提升,进步是可视化的。机器不会说你怎么讲那么差,只要你讲得对,讲得好,机器会提示你真棒,孩子很开心,这样的鼓励随处可见,所以孩子对老师的口头赞美已经不像过去的小孩那么敏感了···可以说老师的鼓励和奖励已经比不上机器的鼓励来得那么刺激了···
你还要不要活了?
现在孩子不一样,
拿手机练半个小时,
永远看到的是自己的成果,
如果讲的不好了,
机器会告诉你不好的地方,
重新练成绩就会提升,
没有羞耻感就没有障碍。
这个就是人工智能学习带来的好处。
在学习方面,
未来通过大数据,
人工智能在对数据分类、
深度研究后,
能自动生成讲解体系,
每道题讲解可能会比学校老师讲解的更好,
现在讲解体系是老师一个一个录出来的。
人工智能能把每道题自动生成讲解,
按照学生的学习思路一步步讲,
更智能的肯定还会同时推送相关题目继续做。
通过这两个功能就把孩子平时在家里学习做作业问题解决掉了。
未来学习也是蛮要命的,
但要命的是对老师,
对学生而言,
人工智能绝对是福音,
但对于老师来说,
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态度和知识的构成。
学习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或者说上课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上课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人可以被机器取代,
但老师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
创造想象力、情感力上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也许未来机器可以充满感情读某一个故事,
但是并不代表机器可以充满感情的交流。
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须要有情感丰富性、
个性丰富性、品格丰富性,
这些是人工智能没法取代真正的老师的。
未来的老师就应该是情感特别丰富的、
创造力特别强的老师。
人工智能的出现,
第一会使学生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第二,会使孩子更加全面地发展。人工智能让学习不再那么困难,孩子用来提升艺术、动手、体育等全方位能力的时间会增加。
我只担心一件事情,我不希望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后,就提高高考难度,因为人工智能带来了学生学习时间压缩,如果高考难度再增加的话,那孩子的压力真是太沉重了。
第三,人工智能结合互联网使中国教育均衡得到了极大发展,边远地区有人工智能存在,老师讲课不再是问题,山区孩子和北京、上海孩子有了同样的教育基础,山区孩子未来走出大山、上大学的机会就增加。
像科幻片里那种,给人身上安装上芯片,知识可以自动地灌入脑子,学习看起来似乎变得很轻松了。但我们发现有些人有巨大的知识库,但是没有很好创造力的话,没有把知识很好发挥的话也是个笨蛋。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
是指知识经过人的吸收、
消化之后,
产生自己的思想、
产生自己的能力,
才会变成自己的力量。
【中国动漫智能小镇】
感谢您的阅读
商务合作
动漫小镇原创团队代运营微信公号
具体细节加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