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被中国大妈挤爆的Costco,未来靠什么延续“神话”?

Costco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店,火了。火爆的不止这家大卖场,还有网上的舆论,上海人蜂拥抢购的火爆场面,连着刷了几天屏,自媒体上关于Costco的解读文章,更是多到看不过来。

一家大卖场而已,为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实在是因为我们许久没有见过这种场景了,关于大卖场,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几近无人的凄凉。

当然,Costco被围观,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这家企业来自美国。在中美关系变数极大的今天,一家在中国新开业的美国企业,也会吸引无数眼球,带来无数联想。

中国人民热烈欢迎Costco开业,捧场者众,人气爆棚。这边厢大妈突出重围,在烤鸡队列前彰显“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决心。那边厢大爷老当益壮,左手茅台、右手五粮液,若非“限购一瓶”挡住去路,不搬它两三箱终究意难平。

此一番攻势下,Costco的库存在开业五小时后渐渐被掏空,以至于不得不宣告暂停营业。

开业当天备受追捧,Costco凭啥?

首先是Costco优惠力度的确大。

新秀丽硬壳行李箱一大一小(21寸+27寸)立省216元,夏普60寸4K电视一台直降1600元,Costco自营品牌Kirkland的3L特级初榨橄榄油也可减12元。

商品优惠名录

Costco中抢购的人们装满的购物车,大概都是在货比三家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不过结合行为经济学的一则理论来看,为了让顾客把购物车塞满,Costco也是花了不少小心思。

行为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笨驴效应”,来自丹麦哲学家布里丹的一则寓言。

有头毛驴,在干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由于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结果在无限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选择恐惧症。

不过,Costco可不希望客人在货架前徘徊半晌却空手而去。为了防止这种“人间惨剧”降临,Costco决定替消费者完成纠结。

怎么做呢?每种品类,只提供2-3种选择。从十几种商品中得出最优选项很难,但从两三种里筛出一种,可就简单多了。

还有一点很特别。在Costco店里,没有任何指示标志。既不会如大多数超市一样把不同类型的产品区分开来,也不会为固定品类产品找一个恒定居所。

Costco随意打乱摆放位置,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变换商品位置。这有什么好处?为了找到心仪商品,顾客在绕道而行的过程中难免被计划外购买商品打动,不知不觉中将其放进购物车。

于是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要买卫生纸么?这里的薯片说不定也不错!

不过,帮你解决纠结,还安排绕道而行、不期而遇的惊喜,这都不算什么。更高阶的做法是直击消费者软肋。什么软肋?——“损失厌恶”心态。

所谓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难以忍受”。

作为会员制的超市,Costco从2019年4月26日起开放会员注册,会员费一年299元。尚未开业之际,Costco便已通过宣传其物美价廉及会员优惠收获了数万名会员。

作为会员能享受哪些优惠呢?所有3000多款精选产品超低价格,商品90天无理由退货,对会员卡不满意可以退卡。

此外,Costco给消费者反悔的机会:90天内无理由退货。食品拆了包装,退;东西用了一半,退;就算半路不想继续成为会员了,会员费也可以退。

这一制度安排很显然击中了消费者的“损失厌恶”心态。会员费都交了,要是不多买点,岂不亏了?

不仅是会员制度,Costco的选址——设在郊区,也利用了这种心态。

首家中国境内店铺选在远离市中心、但直通地铁的闵行区朱建路,付出一个多小时乘车成本的购物者很难不产生这种心态:大老远来了,要是不多买一点,怎么对得起搭进去的时间?

有人才会说:Costco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中介,会员费就是服务费,直接对应消费者和供应商,极低的利润仅仅用来平衡一系列成本,真正的利润只能从会员费里产生。

这一说法也有道理。从Costco 2018年年报中可以看到,该年度Costco的净利润是31.34亿美元。

不过,仅会员费一项收入便已达到31.42亿美元——比整体利润还要高。Costco的利润来源当然不言自明了。

除此之外,Costco还在运营等方面做到了开源节流。

比如店铺选址尽量锚定地租便宜的郊区,尽量使用自有物业,仓储式卖场合二为一,货品不拆直接上架以减少人力成本。

更极致的是,为了节约广告的成本,Costco干脆不打广告。

即便如此,口口传播之下,美国平均每10个家庭便有4家坐拥 Costco 的付费会员身份。

CSI数据显示,仅2019年第一季度,Costco便以13.1%的市场占有率占据美国本土经营批发业的龙头老大地位。相较之下,沃尔玛名下的Sam’s Club,市场占率仅有5.4%。

Costco在中国能走多远?

与Costco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这几年,很多国外大卖场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很难过。

1995年进入中国的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高峰期曾经在中国开了上百家门店,每到一个地方都火的得行。我家门口就有一家,印象中那会到晚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收银台排队老长。

现在呢?门可罗雀,偶尔去转转,营业员恨不得比顾客还多。这一点从他们的报表也可以看出端倪,从2009年开始,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开始下滑,而且是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下跌。

那么,Costco的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我是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的。要知道,我们这儿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还处在“图便宜”的阶段,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便宜,就买了一大堆暂时吃不掉,用不掉的商品。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便宜买穷人”,意思是别看这些东西便宜,你买多了也会浪费。而Costco的业态,基本都是大包装,牛排一买就是四块。有人在美国尝试过这种买法,吃完一块后出差,等回来三块已坏,本想节俭度日,最后却过上了吃一块扔三块的奢侈生活。

何况,Costco还有一个无条件退货政策。也就是说,在这里购物,即使已经用过了,只要你想,包括卡在内的所有东西都可以退。

这个政策一旦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恐怕大概率会“水土不服”。要知道,就连算计用户本金的网贷平台,都会遇到专薅羊毛的“好汉”,你Costco留这么大个漏洞,不是等着被薅吗?

当然,Costco也不是全无优势,没有几把刷子,人家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功。Costco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低廉的供应链成本,在他们看来,越是消费降级的时代,质量有保障而又便宜的东西市场越大。

Costco的火爆能持续多久,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带着大家回顾一下当年上海八佰伴开业的盛况,以下描述来自彼时《解放日报》的报道:

1995年12月20日,上海冬意正浓,可即将开业的浦东第一八佰伴商厦却热火朝天。早上9点,还没到开门,门口已是人山人海。商场共有10个楼面、总建筑面积14.48万平方米——第一八佰伴的排场,引得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睹。

这一天被载入上海商业发展的史册。当天,共有107万名顾客光临了第一八佰伴,相当于当时南京路步行街一天的客流量。107万这个数字,还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经过这么多年,八佰伴早已不复当年盛景,资料显示,2016年八佰伴经过了全面装修的时候,调整了商场的零售比例,从原先的75%降低到70%,餐饮娱乐、服务休闲等设施的比例将相应从25%增加至30%。

这倒符合我们对Shopping Mall目前业态的认知:商场卖货的门店空空荡荡,儿童乐园和餐饮欣欣向荣。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的看法是,Costco这种新型大卖场业态,能不能在网购凶猛、消费钝化的今天获得成功,还真是个未知数。但无论成败,Costco来中国开店这件事本身,已然成为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至于Costco的招牌,在中国能打过久,我们唯有拭目以待!

来源:部分内容来自胖兔财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30A0M52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