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BIM案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的标准化程度

企业现状: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对较高的专业能力。但是,目前国内此类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且专业能力参次不齐,导致企业施工过程标准化程度低。

解决方案:从企业层面建立统一的标准要求,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如企业级工艺工序库的建设。

二、企业的精细化深度

企业现状:对于施工企业,每个项目都有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是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更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管理系统,但是现行的管理系统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核心问题,第一是数据需要基层人员执行大量的填报工作,而数据的价值仅仅体现在管理人员层面,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失真和数据传递不及时的现象。

第二就是数据的颗粒度不足以满足管理要求,以成本数据为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普遍需要以现场实际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为维度进行核算,并结合工序、进度、施工部位、质量要求等进行综合的成本管理,而现行的管理系统大多是基于工程量清单层面的预算管理。

解决方案:建立项目信息颗粒度标准。如信息交换接口内容等。

三、企业信息化制度保障

企业现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都积累了自身的标准化要求,但在实际项目中普遍缺乏对标准化要求的执行,企业在实现精细化管理方面也是一样,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也很难通过传统的管理流程实现。这就要求企业要建设信息化的制度来支撑标准化、精细化的落地。

解决方案:最后是企业需要一整套信息化保障制度来实现标准化、精细化的有效执行。

四、三化总结

这三化一定是联动而且互相促进的。只有标准化程度足够高,才能让精细化有依据,只有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出现,才会需要信息化的手段支撑;而信息化的水平提升,又能推动标准化和精细化的落地。如果前期没有标准化的积累,项目实际作业中去做精细化管控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很难持续。

相反地,如果有了标准化的积累后再去推动精细化,很多工作不用再重复实施,就能提升整体应用的效率。最后信息化能够让这个管理模式运转起来,让信息的流通更加高效、准确。所以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不可能单独发展,三化肯定是相互制衡、相互促进,通过整体发展才能落地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128A04IH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