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明星带货”模式不创新则末路

又一起明星直播带货翻车案例被曝光。苏蓝是一家直播代运营平台的副总经理。从10月17日开始,她先后和蒋丽莎、黄圣依、杨坤、三江锅、罗永浩合作了五场直播,为某知名家电品牌的新品保温杯带货。从苏蓝提供的一份统计看,公司为五场直播共计付出32万5000元坑位费,实际销售额还不到10万元。其中,杨坤、黄圣依坑位费最高,都是10万元,但杨坤只卖出18348元销售额,黄圣依仅售出5个保温杯,销售额695元。

10万元坑位费,只换了695元销售额,这家请黄圣依带货的直播代运营平台显然血亏。而在我看来,这场请黄圣依带货的直播失败,原因有三。

首先,黄圣依带货的保温杯品牌、档次和黄圣依本人的定位不符。之前在黄圣依参与的某档综艺节目中,她所使用的保温杯被指是某著名品牌的限量款,价位达到4位数。显然,黄圣依在生活中就是一个追求高层次消费的明星,其人设已经被公众所熟知。如今,让日常自用数千元价位保温杯的黄圣依,在镜头面前一个劲夸赞区区一百多元的保温杯质量多么好,多符合生活所需,缺乏说服力。

其次,观看黄圣依直播带货的用户,恐怕大多数以其粉丝、年轻人为主,这部分群体对于保温杯相比中老年人并非刚需,即使要购买保温杯,除了价格之外,恐怕也更注重其品牌属性是否与自身生活追求一致。而一百多元价位的保温杯,如果除了价格因素,无法匹配年轻用户的这些诉求,比如时尚、科技性能等,也就很难吸引大家下单。

直播代运营平台请明星带货,无非是看中了其身上的知名度、流量和粉丝效应。然而,粉丝未必能转化为用户,黄圣依的忠实粉丝可能会为其现场打CALL、机场送行,购买一些黄圣依代言的产品,但产品属性和价值必须贴合自身需求,以及对明星本人的心理定位。比如,请黄圣依直播代言化妆品,就更符合其形象,其转化率或许也会更高。

最后,如果明星跨界带货只是为了赚快钱,却缺乏对这一行的深入认知,遭遇失败的概率就会大增。明星在直播前,应对带货产品的性能、用户属性等有更多事先研究,在直播时就产品的特性、优势给予更充分、更有针对性的介绍。 除了在直播间化好妆,用短短几分钟介绍完产品了事,明星能否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直播,会同企业经营者、一线工人,一起来解说这款产品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让用户更清晰完整看到这一切,从而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并且也对这种调研式带货有亲近感、认同感。

如今,电商直播呈现明显的同质化,每个主播都希望在最短时间内,介绍完最多的产品,让最大数量的用户下单。从消费逻辑来看,这一模式的唯一推动力来自于“全网最低价”。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主播、MCN机构加入,对上游价格的“限价”能力会越来越弱,企业不可能给每个主播最低价。

因此,黄圣依只卖出5个保温杯,责任不仅仅在于她本人。2020年是电商直播最火热的一年,尤其是不少企业、直播代运营机构对此有“明星迷信”,总希望花高价请明星名人带货,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然而,随着一个又一个翻车案例,证明了“明星带货”现有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包括“明星带货”的电商直播模式,要在解说流程、解说专业度、产品质量保障、事先调研深入度、用户需求细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全面创新,这也不仅仅是明星本人需要做好的功课,企业、直播代运营机构同样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以为花钱就能让明星实现巨量带货,最终未必都能得偿所愿。

远山(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李项玲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208A0G7U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