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没车,每天出去浪会选择什么出行方式?
提前预约滴答、哈啰、一喂顺风车;还是直接呼叫滴滴等网约车;也许是出租车的忠粉在寒风中拦车。
反正,2020年,我在滴滴网约车平台只用过一次车,仅3公里。
滴滴垄断网约车后,并没有得到我的偏爱,在这跟你说一声对不起了。原来你对我的生活无足轻重!
不是我宅,而是因为有一天下班我心血来潮想打个滴滴,在寒风中等待了1个多小时。排队始终在第一位就是没车接我的单,我知道加价后立马有车,但囊中羞涩不允许我任性。
等到手机没电我还是没叫到车。手机支付没了,我又身无分文,想坐地铁回家都来不及了,徒步5公里走回去的。
从此,我断了打滴滴的念头。
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独大又如何,除了价格贵的“优势”,照样在高峰期叫不到车。
上下班在前一晚先到滴答、哈啰、一喂顺风车提前预约好,第二天不用等待直接上车,关键是那实惠的价格对于精打细算的社畜来讲是可以承受的。
即使我没约到滴答、一喂顺风车,我也会优先考虑在聚合平台打车,价格一目了然,超过80家平台让我随意勾选,打车的速度会比滴滴差吗?
其他平台的优势就能满足我,我为什么还要选择滴滴打车,就因为它运价贵还想着让我加价打车吗?
对于滴滴费尽心思垄断网约车市场,我只能再次表示:对不起,我没如你的意。
滴滴想将平台做成品牌,知名度高是关键。但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讲,哪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谁便宜坐谁的车,雨露均沾才是用户特性。
滴滴也深谙这个道理,推出青菜拼车、特惠一口价订单等模式,在司机端设立轻快司机专门接这种低价订单,青菜拼车打出的噱头也是优先派单,加减乘除不好的司机,理不清这笔账,只会傻傻的干上一天后开始骂娘!
滴滴为了衬托自己是个品牌,也没少思考。像我这种老百姓理解品牌的意思就是:“贵”“专业”“贵有贵的道理”。
滴滴运价不能说在几百个网约车平台是最贵的,但是相比滴答、哈啰、一喂顺风车,贵了好几倍。
而“专业”这种词汇,滴滴也有很好体现。
规则:禁止多平台接单,时长够长,流水到位
约束:司机不敢得罪用户,是狮子都要低头
监控:桔式记录仪视频语音监控,多聊几句都算骚扰
滴滴想让司机“专业”后成为“品牌”的代表,似乎打错了算盘。一个中介平台,与司机属于合作关系。
何为中介?把甲方和乙方服务好赚点介绍费的小弟。滴滴的思想在本质上就出现了错误,将自己的地位拔高成拯救网约车的英雄。
真想打造一个品牌,应该在自身多下苦工吧!凭什么制定规则约束、监控司机?
你们的客服什么时候才能正在为司机和乘客有效解决问题?客服才是你们体现自身品牌有效的说服力吧!
2021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滴滴你也别像个小孩子一样,该有的担当别再甩给司机。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