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后疫情时代”何去何从 关于2021年汽车市场三大猜想!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这是新年前夕,总书记为2020年留下的注脚。这年过得太扎实,也太焦灼,它必将被记入每个人印象深处,变成人类历史长河里与众不同的一个点。不过,当新年第一缕阳光照亮苍穹,历史开始落笔新的一页。

对于所有车企来说,2020年最大的关键字就是“活着”。只要能活着,能喘一口气就是最大的胜利。这一年,东风雷诺、纳智捷、长安标致雪铁龙、力帆、众泰、海马、华晨、夏利,无数的造车新势力都成为历史。无数的曾经站在巅峰的企业都没能扛过疫情的无情摧残。

但另一方面,仍然有诸多车企在砥砺前行,甚至逆势上扬。车市在经历了一季度的暂停、二季度的复苏、三季度的回暖之后,不少的品牌和车型回归了增长的快车道,向业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比如2020上半年身处疫情中心的东风本田,却交出了全年超过80万辆的漂亮成绩单。再比如红旗的2020年,向外界表演了一个真正的逆袭,20万年销目标注定实现。

无论丰田、本田、大众、BBA,还是自主三强吉利、长城、长安,此刻这些企业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从上半年一路下滑,到下半年强势抬头,走出了V字型的轨迹,成功地引领了车市复苏。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在车联网、智能化、外观设计、NVH性能表现等方面均达到甚至超越了洋品牌的水平。2021年,中国的自主品牌必将站上更大的舞台,强势崛起。

另一方面,新玩家在2020年吃透了游戏规则,开始展露出强大的竞争力。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梯队的玩家。他们逼迫老牌燃油车企业加速转型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局。

面对危机四伏的2020,车企用自己的“变”与“不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获得了相应的结果。但无论谁倒下,又无论谁崛起,总有那么一批人在砥砺前行,鞭笞着自己持续进步,也推动着行业健康发展。

你若用心,我定不负。既然2020已经成为历史,那么2021的车市新画卷该如何创作呢?这里我们选择了三个关键点与各位分享。

销量

2021年汽车市场增速预计不低于4%?

虽然2020年全年汽车销量还未出炉,不过结合四季度销量走势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环境持续向好,以及国家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持续带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仍有望继续恢复。2020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2500万辆,同比降幅或收窄到2%以内。其中,乘用车市场大概率突破2000万辆大关,同比降幅收窄至5%左右。

显然,疫情已经不再是捆绑车市的枷锁,再加上国家及地方鼓励政策频出,2021年很有可能继续把车市推高。中国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要发挥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的作用,必须实现每年的正增长。近几年10—15万区间的车型增速最快,也是数量最大的。现在SUV销量已经超过轿车销量,这种消费结构中长期来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潜力依然巨大。一方面,一二三线城市由于人口的净增长,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在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挖掘。目前我国城镇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43辆,这些新中产阶层消费水平足以支撑车辆购买和置换。

正常情况下,如果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那么潜在增长率会高于实际增长率。汽车市场正由中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千人汽车拥有量增速将自然回落到5%左右。

乐观预计2021年车市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以上。其中,乘用车市场预计增幅保持在5%左右。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

为了完整这个目标,下一步汽车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如果把消费税、购置税、促进存量调整、汽车更新的长期政策跟短期需要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仅仅放在下乡或者是短期一些刺激政策的话,它对于中长期市场发展可能持续的正向作用则会不断弱化。

总体来看,2021年汽车市场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季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二、三、四季度或将比较平稳。在“十四五”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将步入“低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

新能源

2020年会不会延续创纪录的表现?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万辆,同比增长104.9%,本年度第五次刷新当月历史纪录;1—11月累计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3.9%,首次由负转正。疫情之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八九月份开始迅速反弹,在10、11月份渗透率接近10%,全年新能源整体渗透率也有非常大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比例已提升至70%,跟以往情况相比,是非常大转变,意味着未来市场的可持续性。

2020年,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因此也被行业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元年,整个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在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撞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大门后,更高价位的中大型新能源车的份额也不断攀升,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

与传统汽车市场不同的是,品牌影响力似乎在新能源市场不起作用。豪华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不敌中国造车新势力,预示着随着消费人群的变化,游戏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加速市场化的契机。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与2020年补贴标准从4月23日起实施,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为过渡期不同,通知明确2021年补贴标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且未设过渡期。

年末推出的新政在第二天立刻执行,顶层传达出的声音再明显不过了,今后,新能源的发展基本上不需要国家补贴,主要由市场决定。

自2017年政策补贴开始降坡以来,整个行业都处于在洗牌的环境下,每年都会有一些新能源造车企业退出战场,但在风口效应下,更多的玩家带着新品加入战局。

大众急于在国内市场尽快展开MEB纯电平台的成果,ID系列新车将会接踵而至;对纯电不是很感冒的丰田也有至少两款混动车型(荣放、陆放和可能的K-Cross)等着登场。另外,以国产版特斯拉Model Y为首的一批新势力产品也都摩拳擦掌。

可以确定的是,各车企间的竞争会趋于激烈,倘若自身产品力一时跟不上而被消费者敬而远之,销量上的颓势就无从避免。正如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沈云啸所说:“真正好的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依靠市场,而不是依靠补贴。”

所以,当技术有保障的时候,产品能让消费者更多的认可。今年,有一些车型比如说特斯拉,宏光MINI,还有汉,一推出都是有非常好的表现。产品对了,消费者就会愿意为你买单。如果2025年将有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由非限购城市的私人消费者购买,这要求增长率每年都需要达到60%以上。所以说,2021年乃至未来更长的时间内,新能源汽车若没有市场化驱动,一定完不成重大突破。

智能汽车

2020生逢其时 L3量产大战一触即发

当汽车行业在2020年迎来百年未遇的变革,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必然趋势。从国家产业政策到行业趋势,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与汽车产业正进行深度融合,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品牌重要发展方向。

由于芯片/车载算力技术的进步加快,环境感知/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加快,AI/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加快,大数据(道路实测及模拟仿真)逐渐开始充分/规模化、“长尾”越来越短,L3/L4/L5级的实现或量产要比以往的预测要提前。

从2021年1月1日起,工信部正式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开始在全国实施,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级定义,分级原则。厂商再也不能随便取名字。

国家标准开始实施之后,各个汽车厂商都会根据国家统一的标准研发生产自动驾驶汽车,这对今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021年或许就会成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元年。

企业方面,长城汽车已经抢先发布了可以实现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技术。搭L3级自动驾驶的威马Maven量产版也即将正式上市。这为2021年开了一个好头,国产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虽然期初也很浮躁,但在有效的竞争下也变得更为务实,实现L3等级的自动驾驶成为行业新标尺。

既然汽车厂商均很务实的把L3等级自动驾驶设定为短期内合理的技术目标,那么可以预见的基于L3等级的可量产化将成为2021年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一条主线,“量产化”大战一触即发。

至于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还是把这些课题留给特斯拉和苹果来完成。目前,马斯克已经公开表示,2021年特斯拉将在部分地区推出L5级全自动驾驶功能。而另一个值得期待的消息是苹果或将在今年展示他们的Apple car,目前已知的信息是Apple Car拥有所谓的“具有突破性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同时在自动驾驶技术与科技方面有可能实现重大突破,为智能电动车产业提供不同的发展模板。

总之,2021年将是自动驾驶全面崛起的一年。当我们拥抱了真正可以大规模上路的L3级别之后,自动驾驶才真正开始向无人驾驶的概念靠拢,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责任划分维度、技术维度、成本维度、车与人,车与社会,主机厂与驾驶者之间的关系都将更新到一个全新的认知水平中。很期待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百姓评车

以上便是百姓评车对2021年车市的小小猜想。俗话说再好的年景也有碌碌无为的人,再不好的年景也有丰沛者。既然新的一年已经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再次启航,希望我们每人都能抖落尘土,调整状态,迎接挑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01A09JS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