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付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哪些核心规范?
修改于 2025-04-02 10:11:11
123金融支付数据安全标准体系的核心规范包括以下几类:
一、数据分类分级规范
- 明确不同类型金融支付数据(如账户信息、交易数据、身份认证数据等)的分类标准,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确定分级原则,例如将涉及用户核心账户安全的数据划分为高级别敏感数据。
二、数据采集规范
- 规定金融机构等主体在采集金融支付数据时的合法性要求,必须经过用户明确授权。
- 对采集的数据范围进行限定,只能采集与支付业务相关的必要数据。
三、数据存储规范
- 存储安全要求,包括存储环境的安全性(如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防护等)。
- 数据存储的加密规范,对敏感支付数据进行加密存储,规定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要求。
四、数据传输规范
- 传输过程中的加密传输要求,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 对传输双方的身份认证要求,防止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假冒和中间人攻击。
五、数据使用规范
- 明确数据使用的目的限制,只能用于合法的金融支付相关业务,不得挪作他用。
- 数据共享的使用规则,若涉及数据共享,需遵循严格的授权、脱敏等要求。
六、数据销毁规范
- 规定数据销毁的流程和方式,确保数据在不再需要时能够彻底销毁,无法恢复。
- 对销毁过程的记录要求,以便审计和追溯。
七、安全技术规范
- 身份认证技术要求,如多因素身份认证的采用等。
- 访问控制技术规范,确定不同角色对支付数据的访问权限。
八、应急响应规范
- 制定应对数据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的应急处理流程。
- 规定事件报告的要求,包括向监管部门、用户等的报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