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敏感数据中的部分内容用特定字符或随机数据替换。例如,将银行卡号中间几位数字替换为星号(****),在保证数据格式不变的情况下隐藏关键信息。
对敏感数据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等混淆操作。如打乱身份证号码的数字顺序,使得数据无法直接识别,但在需要时可以通过特定算法还原部分信息用于测试等合法用途。
采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只有使用相应的解密密钥才能还原数据,在数据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以密文形式存在,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在数据访问过程中,通过代理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实时脱敏处理。当用户请求访问包含敏感数据的金融支付信息时,代理服务器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在将数据返回给用户之前对敏感部分进行脱敏,如隐藏交易金额的具体数字,只显示大概范围。
直接在数据库层面实现动态脱敏。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和预定义的脱敏策略,在查询数据时动态地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例如,普通用户查询支付账户信息时,只能看到经过脱敏后的账户余额(如显示为“***元”),而管理员则可以看到完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