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泄露事件中进行高级威胁狩猎,可按以下流程开展:
准备阶段
- 组建团队:集合安全分析师、威胁情报专家、事件响应人员等,明确各成员职责与分工。
- 收集数据源:广泛收集各类数据,涵盖网络流量日志、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数据库访问记录、安全设备告警信息等。
- 知识储备:收集和整理相关威胁情报,包括已知攻击组织的战术、技术和程序(TTPs),以及行业内近期发生的数据泄露事件信息。
检测阶段
- 异常行为监测: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和规则引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异常行为模式。如异常的数据访问频率、非工作时间的登录行为、大量数据的异常传输等。
- 威胁情报关联:将内部检测到的异常活动与外部威胁情报进行关联,判断是否存在已知的攻击组织或恶意IP地址的活动迹象。
- 攻击特征匹配:依据已知的攻击特征和签名,对日志和流量数据进行匹配,查找可能的攻击迹象。
分析阶段
- 攻击溯源:一旦发现异常,深入分析攻击源头。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和用户行为记录,追踪攻击者的入侵路径和使用的攻击手段,确定攻击的起始点和传播范围。
- 数据泄露范围评估:确定哪些数据已被泄露,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商业机密等。评估泄露数据的敏感性和潜在影响,如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 攻击意图分析:分析攻击者的意图,是单纯为了窃取数据,还是为了破坏系统、进行勒索等。了解攻击者的动机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响应阶段
- 遏制攻击: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紧急措施遏制攻击的进一步蔓延。如阻断恶意网络连接、隔离受感染的系统和设备、关闭受影响的账户等。
- 数据恢复与保护:对泄露的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密敏感数据、强化访问控制等。
- 通知相关方:按照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的要求,及时通知受影响的个人、合作伙伴和相关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以减少数据泄露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