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级威胁狩猎中,攻击面管理策略是识别、评估和减少组织可能被攻击的途径与资产暴露点的过程,具体策略如下:
资产发现与盘点
- 全面资产识别:运用自动化工具和人工审查结合的方式,识别组织内部所有 IT 资产,涵盖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应用程序、云服务等,确保无资产遗漏。
- 资产分类分级:依据资产的重要程度、敏感性和业务关键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核心业务系统列为高敏感资产,普通办公设备列为低敏感资产,以便后续针对性防护。
漏洞管理
- 持续漏洞扫描:定期使用专业漏洞扫描工具对资产进行全面扫描,及时发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设备等存在的安全漏洞。
- 及时修复与验证:针对发现的漏洞,依据其严重程度制定修复计划,优先处理高危漏洞。修复完成后进行验证,确保漏洞真正消除。
配置管理
- 安全基线配置:为各类资产制定安全基线配置标准,如操作系统安全策略、数据库访问控制等,确保资产按照安全标准进行配置。
- 配置变更监控:建立配置变更管理流程,对资产的配置变更进行严格审批和监控,防止因不当变更引入安全风险。
访问控制
- 最小权限原则:为用户和系统账户分配最小化的访问权限,仅授予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少权限,减少权限滥用的风险。
- 多因素认证:在关键系统和应用中实施多因素认证机制,如结合密码、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提高账户安全性。
威胁情报整合
- 情报收集与分析:收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情报,包括黑客组织活动信息、新型攻击手法等,并进行分析处理,了解当前面临的威胁态势。
- 关联分析与预警:将威胁情报与资产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识别可能针对组织的攻击路径和潜在威胁,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防范措施。
数据保护
- 数据分类分级:对组织内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明确不同级别数据的访问权限和保护要求,如将客户隐私数据列为高敏感数据,加强保护。
- 加密与备份: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可恢复性。
持续监测与评估
- 实时监控:利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IEM)等工具,对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攻击。
- 定期评估:定期对攻击面管理策略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策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