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平台的部署方式多样,各有特点,企业可按需选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本地部署
- 私有云部署:企业在自有数据中心搭建私有云环境运行AI应用平台。这种方式能保障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企业对数据和系统有高度控制权,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定制资源配置。不过,前期需大量资金投入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和维护,技术门槛也较高,需要专业团队管理。
- 本地服务器部署:直接在企业的本地服务器上安装和运行AI应用平台。其优点是数据完全自主掌控,无网络延迟影响,响应速度快,适合对数据安全和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但存在硬件升级成本高、扩展性有限等问题,且维护工作复杂。
云端部署
- 公有云部署:借助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的公有云基础设施来部署AI应用平台。该方式前期投入成本低,企业无需购买和维护大量硬件设备,可根据业务需求弹性调整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云服务提供商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资源,能提供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的服务。然而,数据存储在云端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且长期使用成本可能较高。
- 混合云部署: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将部分关键业务和敏感数据部署在私有云,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将一些非关键业务和对弹性需求较高的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灵活性。这种部署方式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系统架构和管理复杂度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边缘部署
- 边缘设备部署:将AI应用平台部署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上,如智能摄像头、传感器、工业网关等。这种方式能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控制等。但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有限,对算法的优化和精简要求较高。
- 边缘云部署:在边缘侧构建小型的云计算环境,将AI应用平台部署在边缘云上。它兼具边缘计算的实时性和云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地设备和公有云的压力,适用于一些对实时性有一定要求且数据量较大的场景,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路况监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