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企业级AI应用时,可从技术、管理、人员三个层面保障数据安全:
技术层面
- 数据加密:对静态数据采用对称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存储,如AES算法加密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传输数据时用SSL/TLS协议加密,防止数据在网络传输中被窃取或篡改。
- 访问控制:基于角色分配数据访问权限,不同岗位员工授予不同级别访问权,如财务人员可访问财务数据,研发人员只能访问研发相关数据。同时设置多因素身份认证,如密码、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结合,增加访问安全性。
- 数据脱敏:对敏感数据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进行脱敏处理,将真实数据替换为虚拟但格式一致的数据,供开发和测试使用,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 安全审计:部署日志管理系统,记录所有与数据相关的操作,包括访问时间、操作人员、操作类型等。定期审查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措施。
- 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可设置本地和异地多个备份点。同时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快速恢复业务。
管理层面
- 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涵盖数据分类分级、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明确各环节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 供应链安全管理:对AI应用涉及的第三方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管理,确保其数据处理符合企业安全标准,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 合规性管理:关注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如《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法》等,确保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符合合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人员层面
-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了解数据安全重要性及操作规范,避免因人为疏忽导致数据泄露。
- 签订保密协议:与员工、合作伙伴等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违约责任,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