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交易数据,信息收集者知道你住过什么酒店、喜欢什么星级、接受什么价位、喜欢什么服务。同时结合另一端,会知道不同的酒店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大家对它的点评如何等等。
当将这两者的数据结合起来,再借助精准推荐的算法,就可以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这是一个智能推荐的例子。
有一个文本处理的例子。大部分酒店都有一些标准信息,比如酒店位置、价格、星级、服务水平……这些信息非常有用,是大家订酒店的依据。但酒店其实有非常多藏得特别深但是也特别有用的信息,这些大家平时都看不到。
比如说酒店的早餐怎么样,酒店服务员的笑容是否亲切,阳台是否有吊椅,这些都不是标准信息,但我们可以借助用户留下来的点评,用算法去把这些特色挖掘出来,有些人可能就特别在意这些。
但是,这些都存疑,不能全信,毕竟这些的正确性值得商榷。
数据和算法可以帮助旅行更加便捷,体验更好。旅行把我们带向远方,很多时候我们不止是要远方,我们还要诗。
数据可以让旅行变得更加幸福,可是数据也是一个双刃剑。更大的能力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在现在这个数据时代,每个企业都拥有着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去改善企业,但是如果这些数据用得不好,不够克制,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事情。
现在这个版本主动权都掌握在商家手里,希望下面可以改版,趋于平衡。
旅行是一个非常好玩的行业,电商可能会给你推荐产品,告诉你买买买,但旅行非常复杂,它涉及到交通、景点、玩乐、吃住,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全场景的旅行,这就意味着我们会有全场景的数据。
我们可以知道,今天有多少人从北京飞到上海;我们也可以知道,今天有多少人入住旧金山的一家酒店;甚至再结合一些外部数据,我们还知道今天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我们现在有一个“造就”的讲座,这些都是宏观的数据。
微观的数据有什么?
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人的爱好。比如,有的人喜欢海滩,有的人喜欢都市,有的人喜欢豪华酒店,有的人喜欢探险等等。
我们也可以知道每个商户的特点。比如,有的酒店的服务好,有的酒店的服务差。
把所有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加上人工智能的算法,我们其实就形成了一个旅游行业的大脑。这个大脑可以做到非常多的事情。在行业上,它可以赋能商家去做更好的服务;对于个人,它可以帮助我们的旅行决策变得更简单。
所以在旅游行业,商家的收益管理非常重要。一般的小酒店雇不起专业收益管理人员,店主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是旺季还是淡季,是要提价还是降价。那稍微高端一点的品牌酒店,比如说像万豪、希尔顿,会雇一个经济学硕士或者博士专门做收益管理,根据供需关系去动态地调整价格。
但是大部分公司其实做得并不好。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数据。他们最多只有酒店历史的记录,或者通过人工去了解所在城市的旺季与淡季。比如,外面有樱花,可能会有很多人来。但他们没有全景旅行的数据,很难去做精确的供需预估。
通过我们刚才说的旅行的大脑,因为我们有全景数据及更深的算法,我们就可以精确地帮助这些酒店及航空公司设置价格。
还有一点,只知道宏观的数据还不够,因为很多时候你在一个竞争圈,你需要把自己的数据和竞争对手的数据做比较分析,这非常重要。所以说,通过数据的分析,旅行的大脑释放了数据能力,帮助我们去更好地赋能行业。
自从有了旅行app帮助算法,小商家也可以进行自己预测,从而进行店内调整。
从商家角度来说,应该是让旅行变美好,对于人一定程度上也是方便的。
所有事都要看两面。我更偏向于正面。而且凡事出现都有他存在的道理,出现的缺陷是帮它走向更好。所以不要恐慌。
我们都很喜欢旅行,以前都是跟团走,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旅行的功能都可以通过一个APP来实现。
在旅行前,你会通过搜索攻略决定去什么地方玩;在旅行中,你可以去看当地有什么玩乐,可以通过APP来订票、订酒店。
所有的这一切,不仅让我们旅行的足迹落在了山川大河之中,也都落在了线上。线上的旅行足迹是什么?其实就是数据。
我们在旅行当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数据?
第一,结构化数据。你在订票及使用各种服务时,会产生很多交易数据。我们知道你去过哪个城市,住了哪家酒店,是什么价位,这些是结构化数据。
第二,半结构化数据。我们知道你在使用APP的过程当中,在哪一个网页停留了多长时间,点了哪一个链接。你的一举一动其实都会被系统追踪,这是你的行为数据,它们是半结构化的。
第三,非结构化数据。很多酒店会上传图片,你在旅行的过程当中也会写些点评,甚至写些游记,其中有大量的图片、文本、视频、语音数据,这些是非结构化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都可以被收集起来,分析出你去哪里,你的价位水平,想想是不是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