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恐龙王国】蒙古大漠发现史前凶猛走地鸡!

   古生物学家在蒙古发现新种伤齿龙类恐龙。

蒙古走地鸡

     蒙古位于亚洲内陆,曾经却是恐龙的天堂,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古生物学家最近命名了一种来自蒙古的新恐龙,它纤细又灵敏,是一种敏捷的小型杀手。

     2018年,古生物学家在蒙古国南戈壁省的白垩纪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具破碎的化石,化石包括了后肢碎片,其中的跖骨等是保持着链接状态,此外还有一些可能与其相关的化石,化石编号为MPC-D 110/119。

图注:巴鲁恩戈约特组所在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发现化石的地层,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在巴鲁恩戈约特组发现的化石及骨骼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之后确认其属于伤齿龙类,而且还是巴鲁恩戈约特组(Baruungoyot Formation)地层首次发现的伤齿龙类,于是在2024年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蒙古巴鲁恩戈约特组上白垩统首个伤齿龙(恐龙:兽脚类)》(The first troodont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Baruungoyot Formation of Mongolia)的论文,正式将这种伤齿龙类恐龙命名为沙地龙。

    沙地龙的属名“Harenadraco”来自于拉丁语中的“harena”(意为“沙子”)和“draco”(意为“龙”),因为化石发现于戈壁沙漠之中。沙地龙的模式种名为首位 沙地龙(Harenadraco prima),种名“prima”意为“第一个”,来自于巴鲁恩戈约特组的首个伤齿龙。

图注:沙地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沙地龙的体型较小,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目前发现的化石判断,沙地龙是一种小型的伤齿龙类,其体长约在1米左右,臀高0.4米,体重或许只有2~5千克。像其他伤齿龙类一样,沙地龙应该长着一个大脑袋,脑袋两侧有一双大眼睛,说明它们的视力非常好。在沙地龙的嘴中长着两排锋利的小牙齿,表明它掠食者的身份。沙地龙的脑袋之后的弯曲的脖子和结实的身体,再往后就是细长的尾巴。化石表明沙地龙的后肢长而健壮,所以它肯定是非常善于奔跑的动物,可以称得上是健步如飞。除了身体结构之外,沙地龙的身上还覆盖着羽毛,让它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走地鸡”。

图注:沙地龙的脑袋,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身体轻巧适于奔跑的沙地龙,图片来自网络

沙地龙生存于距今约72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当时的蒙古属于半干旱的气候,河流形成冲击平原的土壤肥沃,季节性的湖泊周围生长着茂盛的森林。尽管沙地龙是巴鲁恩戈约特组发现的第一种伤齿龙类,但是同地层中已经发现了多种的驰龙类、窃蛋龙类、阿瓦拉慈龙类、甲龙类、角龙类等。在生态环境中,沙地龙只能算是小型的掠食者,主要以昆虫、鱼类及小型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为食。

图注:属于阿瓦拉慈龙类的小驰龙,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非凡龙及生存范围的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系统发育学表明,沙地龙属于伤齿龙科的基干物种,尽管首次发现于巴鲁恩戈约特组,但是在耐梅盖特组和德加多克塔组地层已经发现了多种伤齿龙科恐龙,表明伤齿龙科在白垩纪末期的蒙古具备了丰富的多样性。

图注:沙地龙的系统发育学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沙地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Gradziński, R.; Jerzykiewicz, T. (1974). "Sedimentation of the Barun Goyot Formation" (PDF). Palaeontologia Polonica. 30: 111−146.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fyLax6SjIF-5tcdhnMhyc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