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针对《挣扎的广电运营商:5G不是救命稻草!》一文,笔者认为,5G对广电网络确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广电在推广5G的过程中,会发现真正的“救命稻草”。
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供了关联阅读文章,您可点击文中带下划线的文字或图片,了解和掌握更全面、更系统的关联信息。
1、广电5G的启示:价格竞争是核心
中国广电的5G业务发展迅速,用户已超3000万,在一片红海中获此成绩,已属相当的亮眼。但对于广电而言,其最大收获,应是深刻理解了市场竞争的核心——价格竞争。
2、电视大屏市场没希望了吗?
广电常将业绩下滑归咎于流媒体和短视频的冲击。然而,勾正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IPTV和智能电视用户仍在增长,分别达4.08亿和3.36亿,唯有有线电视用户降至1.15亿。
这说明,大屏市场依然存在并继续增长,有线电视需要从自身找原因。
3、有线电视为何衰退?
广电5G的推广经验,反衬出传统电视业务价格机制的僵化。若无价格优势,5G用户断难突破3000万。
我国多数人群收入不高,对价格敏感,中西部低收入地区的广电较早亏损便是有力印证。即便在高收入地区,随着选择增多,用户对有线电视的价格敏感度逐渐提升(即价格弹性变大),以往的“价格不敏感”用户群体减少。当IPTV/OTT服务体验更优时,连部分收视习惯固定、曾被认为价格弹性较低的老年用户也开始加速流失。
但核心症结在于僵化的价格机制。
有效的价格传导能纠偏错误的经营行为。比如,三大运营商虽也追求多元化,整天高喊向云网融合、智慧家庭转型升级,不甘心只做管道商,但市场价格传导机制,最终仍将他们引向比较优势所在的管道主业,其八成以上的收入来自管道,做好管道业务才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而IPTV等新业务的高投入,却没换来高收益。
广电网络缺乏这种有效的市场价格纠偏机制。原因在于,有线电视在政府定价机制下,降价恐涉国资流失,且没有创新技术支持。这导致有线电视涨价容易降价难。考核重安全播出,轻用户覆盖与市场竞争力。扭曲的激励机制抑制创新与市场活力,员工积极性低落,使一些广电网络陷入“小岗村时刻”,亟待经营管理机制破冰。
4、救命稻草
广电网络的“救命稻草”,在于聚焦广播电视传输这一主责主业,并发挥固有的比较优势。
捆绑业务的目的是为提升ARPU值,提高收益,但若关联度不大,反而适得其反。当广电网络将盈利希望寄托于传输之外的业务时,其主业已被边缘化,扭曲的激励机制最终导致核心竞争力流失。
于是,一些广电网络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咎于新业务乏力,而少有反思广播传输主责主业没有做好,有的甚至产生依赖政府救助的“等靠要”心态。
5、回归常识
比较优势在分工、交易和价格形成中显现,是经济繁荣的基石。创新亦源于价格传导的激励,性价比是衡量财富创造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标尺。
广电网络需重新审视其在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比较优势,并运用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实现其价值。
6、避免掉入陷阱
广电网络并非无路可走,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发挥比较优势的机制。
比较优势非常反人性,它要求经营者不能无视自身禀赋,必须聚焦主责主业,不能盲目跟风,看着什么时髦就搞什么,盲目追逐热点。否则,不仅一事无成,偏离主责主业,还会失去初心使命,陷入多元化陷阱。
这种多元化常以捆绑搭售、封闭垄断进行,与市场规律背道而驰,且面临法律风险。
广电网络的困境证明,稀释核心竞争力的捆绑搭售是巨大陷阱。走出困境,需壮士断腕,剥离非核心、低效捆绑业务,让主业轻装上阵,以市场化方式赢回用户。
【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