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共1782字,读完总共约需8分钟
作者|编辑|审校:两年砍柴
大家好,我是两年砍柴。
昨晚我在微信的“砍柴群”里抛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讨论。
如题,我的观点:售前不是技术岗。
很多技术出身的售前,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把售前工作等同于技术工作。
他们热衷于研究产品功能、技术参数,却忽略了售前工作的本质是"超越技术"。
我曾见过一位技术背景极强的售前工程师,在客户现场花了两个小时讲解产品架构图,从微服务到容器编排,从消息队列到数据库分片,讲得头头是道。结果客户方的CTO听得昏昏欲睡,最后只问了一句:"所以,这东西能帮我省多少钱?"
这不是笑话,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真实场景。
技术思维主导的售前,往往把解决方案变成了技术说明书,把客户需求变成了功能清单。
他们可能忘记了,客户购买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
1
售前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讲功能。
这是初级售前的典型特征,他们熟悉产品手册,能如数家珍地列出产品的各项功能。面对客户时,他们的标准话术是:我们的产品支持A功能、B功能和C功能...
第二重境界:讲方案。
进阶的售前开始学会把产品功能包装成行业解决方案。他们会说:针对您的问题和需求,我们建议采用X方案,其中包含A功能解决Y问题,B功能解决Z问题...
第三重境界:讲价值。
顶尖的售前不谈功能,不谈方案,他们只谈一件事:这个项目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他们会说:根据我们的经验,实施这个项目后,您的运营效率将提升XX%,人力成本可降低XX%,预计X个月就能收回投资...
从功能到价值,是售前工程师必须完成的思维跃迁。
停留在功能层面的售前,永远只能是产品的传声筒;而能够讲清商业价值的售前,才能真正成为客户的顾问。
2
超越技术的五项核心素质
1. 商业敏感度
优秀的售前必须懂商业。这包括:
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
清楚客户的行业痛点和竞争态势
能够量化解决方案的商业价值
熟悉客户的采购决策流程
2. 客户同理心
技术出身的售前常犯的错误是"技术自嗨"——沉迷于展示技术的先进性,却忽略了客户的真实感受。
培养同理心的方法:
嗅觉敏锐:客户提出需求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挖掘背后的真实动机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客户,最关心什么问题?
察言观色:客户的眼神、表情、肢体动作往往比语言更真实
客户不在乎你知道多少,直到他们知道你有多在乎。
3. 故事讲述能力
枯燥的技术参数没人爱听,但好故事人人都喜欢。
把解决方案包装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是顶尖售前的必备技能。
一个好故事一般是这样子的:
冲突:客户面临的挑战和痛苦
转折:传统方法为什么失效
解决:你的方案如何巧妙解决问题
价值:实施后的美好未来
4. 政治嗅觉
企业采购从来不是纯粹的技术决策,而是复杂的政治过程。
售前必须能够:
• 🟢 识别关键决策者和影响者
• 🟡 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 预判并化解潜在的政治风险
• 🟢 在复杂关系中保持中立和专业
5. 持续学习能力
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客户需求越来越复杂。
优秀的售前必须保持持续学习,比如:
• 🟢 行业趋势:定期研读行业报告,参加行业会议
• 🟡 竞品动态:保持对竞争对手的持续跟踪
• 新兴技术:了解但不迷信新技术,把握技术成熟度
• 🟢 软性技能:不断提升沟通、演讲、谈判等能力
3
从技术专家到价值顾问的转型路径
▎ 知识拓展:系统学习商业、财务等非技术知识
▎ 刻意练习:在每次客户交流中,强迫自己先谈价值,再谈方案
▎ 寻求反馈:主动向销售老手请教,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
▎建立框架: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和工具库,如价值量化模型、痛点分析模板等
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回报是丰厚的。
完成转型的售前,往往能获得更高的薪资、更大的话语权和更有成就感的工作体验。
4
写在最后
技术是售前的基础,但不是全部。
在这个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技术差异越来越小,真正的竞争优势往往来自技术之外的能力。
做超越技术的事情,成为客户信赖的价值顾问——这也许才是售前工程师的终极使命。
以上,与君共勉!
此文,毕。
感谢阅读!喜欢就点个赞吧~
1. 点赞- 喜欢的话别忘了右下角点个赞~
3. 转发- 分享到朋友圈,知识需要传递
郑重申明:本公众号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因能力有限,恐难窥视全貌。信息上难免有错误或者疏忽,万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