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何为预制菜”在大众、商家和相关标准层面不能形成共识,此类争议或难彻底消弭
9月12日,“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事件持续发酵。
据澎湃新闻报道,面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提到“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接近罗永浩的人士向记者独家回应称:“在大家看来,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来的菜都是预制菜。而且网上有证据表明,西贝中央厨房部分的菜品就是采购的工厂预制菜,贾国龙已经犯了‘众怒’。”
西贝与罗永浩双方,见招拆招,贡献了较多可供评点的维度:这边说一定起诉,那边说“准备好了”。这边开放后厨并上线“罗永浩菜单”;那边奖励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贾国龙公开罗永浩在西贝的消费菜单。图据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饭后吐槽,为何掀起如此声浪?症结就在于顾客舌尖尝出的“预制味”和商家自认符合国标的“现做菜”存在分歧。“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来的菜都是预制菜”,虽是罗永浩身边人的观点,但从留言区跟评来看,确实也代表了部分网友的心声。
其实,人们并非反对预制菜,也不是认为全链条都安全规范的预制食品有卫生安全隐患,只是要强调的是,商家必须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否注明用了预制菜这一点很关键。“知预买预”是消费自愿,若商家“标榜现炒实则预制”则可能触及法律红线。有律师在接受中国食品安全网采访时就表示,餐厅将预制菜宣称为“自制菜品”,可能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商家也主要基于该《通知》为自己辩解,认为净菜、主食、中央厨房菜肴不算预制菜。但这与大众对预制菜的普遍认知有所不同。从评论区留言来看,大众对非预制菜的朴素认知,是食材处理和烹饪要一次性完成,出品要“烫嘴”有锅气,而中央厨房等送来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就不算是非预制菜。
分歧也由此产生。而跳出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更值关注的是,对预加工的半成品如何定义,不能再各执一词,继续模糊下去。换句话说,如果“何为预制菜”在大众、商家和相关标准层面不能形成共识,此类争议或难彻底消弭。
某种程度上,此前的《通知》更多是大纲性释义,行业实践与消费者认知依然存在差异。诸如此类对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品是否算预制有分歧的情况,是否考虑进一步细化补充标准,逐一解惑,趁着相关热议事件及时普及,让各方逐渐形成共识,这或是超越口舌之争的实质性进步。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