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文屋论证

// 作者简介 //

赵妍教育学院2017级

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很多领域,计算机所做的工作已经能够替代甚至超越人类,在支持人工智能观点的背景下,考察曾经对AI提出深刻挑战的思想实验“中文屋论证”显得尤为必要。

“中文屋论证”是1980年美国哲学家约翰·赛尔针对著名的“图灵测试”提出的。1950年图灵在一篇题为《机器能够思维吗》的论文中设计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检验智能的方法,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与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最终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出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计算机具有与人相当的智能。

= “中文屋论证”与“图灵测试” =

“中文屋论证”是这样设计的:假设塞尔本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子里,给了他一大批中文文本,且他对中文一窍不通,再假设,在第二批中文文本之后,又给了他第二批中文脚本,并带有一套规则,规则是英文的,塞尔可以用这些规则把一组形式符号与另一组形式符号联系起来。然后假设又给了他第三批中文符号,还有一些指令,指令也是英文的,这些指令能使塞尔把第三批的中文符号同前两批联系起来,并指示他怎样送回某种特定形状的中文符号,作为对第三批送给他的那些特定形状符号的回应。

在这里第一批符号叫“脚本”,第二批符号叫“故事”,第三批符号叫“问题”,而送回回应第三批符号的符号叫"对问题的回答”,那套英文规则叫做 “程序”。

第一种情况下,当塞尔送回的中文符号答案与一个讲中文母语的人的答案毫无区别时,我们认为他通过了图灵测试,但这时的塞尔对中文一无所知,更不可能理解他所送回的中文符号。

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当塞尔的回答与其他讲英文母语的人的回答样时,显然是理解了英文的故事。

所以在中文场合与在英文场合中,对于塞尔来说是不同的。在中文场合下,对于讲中文母语的人来说塞尔就像是台计算机, 他是根据规定好的形式规则来执行计算操作的。由此塞尔认为计算机不可能有任何理解,不可能具备真正的智能。也就是说,虽然塞尔通过了“图灵测试”,但实际上,他仍然不懂中文。计算机与人的交流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尽管计算机并不真正会“说中文”。

“中文屋论证”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起了深刻的挑战,其引起的争论甚至延续至今。通过对这一论证的逻辑结构及哲学蕴涵的深入考察,发现“中文屋”思想实验实际上缺乏实证性的依据,并且只对符号主义模式人工智能构成威胁,对于联结主义模式人工智能论证无效,甚至塞尔的很多观点实际上支持了联结主义。因此,这实际上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进路。

= “中文屋论证”与人工智能 =

中文屋子是由塞尔提出借以反驳强人工智能的观点。根据强人工智能的观点,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其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但塞尔从假想实验的纯逻辑思维的角度分析该图灵测试,并认为:即使通过图灵测试也并不能够证明计算机可以像自然人一样理解中文。

中文屋子的实验过程,可表述为: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屋子中。屋子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从形式上说明中文文字句法和文法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中文符号。屋子外的人不断向屋子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屋子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将中文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递出屋子。

塞尔认为,尽管屋子里的人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让屋子外的人以为他是中文的母语用户,然而,他压根就不懂中文。而在上面的过程中,屋子外的人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程序员,屋子中的人相当于计算机,而那手册则相当于计算机程序。正如屋子中的人不可能通过手册理解中文一样,计算机也不可能通过程序来获得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

= “中文屋论证”与意向性 =

在哲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人工智能,认为机器可以具有真正的智能。一类是弱人工智能,认为机器智能只是一种模拟智能,即使某台计算机通过了图灵测试,它对问题仍然没有任何理解,计算机不可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这也是哲学家塞尔的观点。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中文屋论证”的思想实验。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否定了图灵的智能观。

塞尔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被复制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认为相同的程序可以通过各种没有任何的意向性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完全是形式化的,而意向状态不是形式化的,它们是根据内容来定义的。由此可见,塞尔之所以认为计算机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智能, 是因为他认为计算机所运行的程序是形式化的句法实体,而人脑所具有的智能是有语义性的。“理解”不仅仅是句法的转换,它背后隐含有语义,也就是句法对于“理解’来说不是充分条件。

而要使计算机具有真正的智能,最为关键的就是计算机要有“中文屋论证”中提出的意向性这一特征。只有真实的大脑过程对于意向性的产生才是充分的,而基于运行程序的计算机来说永远不可能成为产生意向性的充分条件。总之,在塞尔看来,智能不在于形式转换,而在于能处理内容或有意向性。人类的智能之所以是真正的智能,根本原因在于它有意向性。

参考文献:

1.李珍. 从哲学视角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中文屋论证”的批判性考察 [M]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

2.谢锦江. “图灵测试”:中文屋论证”与智能 [M] 赤峰学院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编辑:李慧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19G10K8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