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已不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学习力”的竞争。谁具备“学习力”,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以前教育是处在受教育年龄的事情,很多人22岁大学毕业以后就不怎么学习了,但今天学习变成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的事情,甚至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办老年大学,让人们真正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兴起,教育形式除了传统线下的课堂教育,还出现了依托互联网的在线大课堂,五花八门的课程成为大众的选择目标,那该如何选择线上、线下课程呢?
一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竞争”
1
多年以前,一个名字叫做大门(Bill.Gates)的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Windows)。二三十年过去了,人们越来越少出门,很多时候都是通过那扇窗户来解决,比如购物、点餐、游戏甚至是工作、学习,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宅在家里跟外部世界连接,解决一切问题。
购物:看看商场里的人越来越少,电商平台越做越大就明白了。
点餐:一到吃饭时间,饭馆外面、写字楼里以及满大街都是外卖小哥的身影,再有一些就是闪送、快递小哥了,共同的特点是帮你跑腿的人越来越多。
游戏娱乐: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特别是年轻人。社交媒体和电子产品上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和反思。
比如,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中所描绘的,现实和游戏中的场景有着巨大的反差,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幻灭感。
电影中的“绿洲”游戏所表达的也是很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玩游戏并不是为了让你逃避生活,而是让你获得另一种人生体验,获得一种不畏艰难重头再来的勇气,从而驱使你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勇敢地去面对。
虽然游戏娱乐包括部分社交等休闲功能,已经形成越来越大的产业,但总让人有玩物丧志之感。国家网信办也要求全国游戏厂商包括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全面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工作学习:这应该是网络给我们所带来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个体的价值。比如在家里通过远程协同办公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2
互联网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阶段,但同时也有“双刃剑”效应。一位谷歌公司的前产品经理崔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向媒体爆料:大多数技术公司声称的提升“用户体验”,不过是利用人类的弱点,让人们技术上瘾,最常见的上瘾体验就是那种想把APP关掉但总也关不掉,不断地回看、回查才能平复焦虑的心情。
研究技术成瘾性的专家、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Adam Alter)在他关于行为上瘾的畅销书《欲罢不能》中所说:上瘾是对难以戒除的有害体验的深度依恋。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同样是意图建立强“粘性”产品的逻辑,使得用户一遍又一遍地在他们的APP上消耗时间。
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长,就在于有反思的能力。对一件事的了解越多,就会越警觉。在考虑子女教育中是否需要借助电子产品时,硅谷的一些技术精英们已经采取断网或“无屏”行动。
因为当大多数人们自以为在享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时,内部人会知道,其实心理学才是核心生产力。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人将电子产品比作糖果,而有人却把它比作“烟草”、“可卡因”。
心理学家发现,智能手机对青少年大脑的发育危害极大。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别人高27%。每天玩手机超过3小时的儿童更容易有自杀倾向。最近调查发现,在美国,自杀的青少年数量已经超过了他杀死亡人数,智能手机正是罪魁祸首。
关于智能手机危害的著作早已有之。乔·克莱蒙特和马特·迈尔斯合写了《屏幕教育:资深教师揭露,滥用科技会让孩子变阴郁》一书。
两位作者指出:作为现代社会最杰出的科技人物,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很少让孩子使用他们研发的产品。对于自己公司的产品,这些大佬比消费者了解的更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电子产品有成瘾性。
前些年,比尔·盖茨年幼的女儿迷上了游戏,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他不得不限制她玩游戏的时间。如今美国的孩子拥有第一部手机的平均年龄是10岁,但盖茨规定自己的子女必须年满14岁后才能拥有手机。他担心玩手机时间太多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乔布斯生前曾对《纽约时报》表示,他不准孩子们玩iPad,在家里会严格限制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就像《屏幕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富有的硅谷精英比普通人更明白,电子产品和毒品一样会使人上瘾。“有意思的是,在现代学校里,校方要求学生们使用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辅助教学,但乔布斯的子女却不用iPad。”
科技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科学家们一直努力探索节省人们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然而,我们为了节省时间而使用电子产品,就真的节省时间了吗?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打算用手机查一个英文单词,结果查完之后又顺便看看微信,再刷刷头条,甚至逛逛淘宝……于是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而你仅仅查了一个单词,甚至最后你已经忘记为什么拿起手机。
因此,在全世界纷纷将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数字时代,最懂科技的硅谷精英们却反其道而行,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远离科技产品的学校。
3
在数字化时代,一些传统的学校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比如教学方面的全面电子化。今天一个十五六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没有手机和电脑,在同学中间会显得比较另类。
但是在硅谷的中心地区有一所九年级制学校——半岛华德福学校,科技巨头谷歌、苹果和雅虎公司的员工多数会把他们的孩子送进去读书。尽管这所学校处于美国科技中心,却鲜见手机、iPad等高科技产品。
这所学校建立于1984年,却有着和现代学校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它倡导“去电脑”教学环境,老师们更喜欢亲力亲为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这与其他学校纷纷将高科技产品与教学结合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师们表示,他们并不是反对高科技,只是更喜欢健康的教育方式。在这所学校里,更强调想象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艺术活动,比如绘画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通过消化平板电脑上的信息来学习。
另一所提倡低科技教育的学校是布莱沃可斯学校。该校位于美国旧金山,是一所面向各年龄阶段孩子的私立学校,没有考试、没有成绩或成绩单。教学理念就是让孩子在玩耍中探索世界,在兴趣中学习。
严格来说它不像是一所“学校”,更像是一个学习社区。学生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与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互动交流。他们可以亲手设计并制作项目,甚至会用到切割机、电钻等,在有些人看来是很危险的工具,很多桌椅、家具都是学生们手工制作的成品。
而老师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协助者”,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来指导一下。除了独特的教学方式,这所学校令人诧异的是课堂上看不见任何屏幕。尽管它位于世界科技中心,但你不会看到学生在课堂里观看教育视频或者玩iPad。
该学校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加州科技精英的青睐,他们的孩子目前占该校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
有人认为,在科技行业工作的父母正在为孩子选择低技术教育的原因之一是,它教会学生创新思维,这也是这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的技能。依赖于科技的学生往往缺乏跳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一位家长所说的,孩子需要这个环境和基础来发展他们的核心价值,即对学习的兴趣。这是他们需要一直保持的东西,而电脑只是工具。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表明,对计算机投入巨资的教育系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测试中,其各方面成绩方面“并没有明显突出”。有专业人士表示,技术有时候确实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想一想我们人类思想的高峰,是在两千多年前所达到的,也就是中国的先秦时代,涌现出了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思想,同一时代西方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那个时代别说电脑,连纸和印刷术都还没发明出来,当时的教育方式看似很原始,都是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通过思辨的方式学习,却培养出了一批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巨人,至今无人能超越。
可见,教育应该回归启发学生思维的本源,用阳明心学的观点就是“致良知”。而各种科技手段、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如果由于使用不当而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那就不如不用,直到我们找到这些学习工具和手段的正确使用方式为止。
4
当然以上所说的关于高科技产品的种种副作用,并不代表笔者因此而排斥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了。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人们掌握了一种先进生产工具,都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把这个生产工具的益处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把它的害处降低到最小,比如核能的使用就是如此。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2017年迎来大爆发,很多各个领域、学科的在线课程争相推出,包括亲子教育、职场技能、企业管理、心理情感、理财创业等类别不一而足。比如处于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头部的得到APP上的课程就分成了二十多个门类,似乎全民在线学习的时代来临了。
但是几年过去了,像追剧一样的很多追网课的人渐渐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多少长进,知识也并没有增加多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知识产品的制作不够精良的问题,用户学习习惯的问题,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等,造成整个学习的成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公众对知识付费产品的新鲜感降低、用户复购率下降、总使用时长缩水,包括喜马拉雅FM、知乎Live 、得到APP等一线知识应用在内的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开始出现营收下降问题。似乎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
当然这并不代表在线学习就没有未来了,就像其他新技术带来变革的过程一样,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包括用户的学习习惯养成,也会经历一个回归理性,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选择
线上课程或者下课程的选择,首先要看自己要学什么以及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的确应该加以规范。不过,某些情况下电子产品作为教学手段,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当你学习一门自己以前不太了解的新学科,特别是纯知识类、技能类的内容,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就比较方便,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例如你想参加会计师、律师等认证考试,通过网课掌握考试的要点,效率会比较高。
但是选择在线学习方式要有两个主要的前提条件:
一是你养成了比较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不会像小猫钓鱼一样,没听几分钟课,就开始玩游戏;
二是你知道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在线课程,比如选择优质的学习平台,授课老师的资质权威,课程产品本身制作精良等。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和培训是需要互动的,但在目前阶段,在线学习方式在互动和氛围体验方面很难与线下教育培训相比。
笔者从事企业管理培训多年,深切感受到,在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中,不仅需要学员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还需要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地域的学员之间的交流,并且要到各地的企业实地考察、游学,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教学相长,这样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收获,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笔者上次到深圳碰到一位学员,他说这几年买了很多在线课程,前后花费了近万元,想一想线上课程平均每门收费一两百元,他可真是报了不少课。我问他学习效果怎么样,他说很多课听了个开头就坚持不下去了,时间一长,他连自己报了哪些课都记不清了,早知道还不如继续参加我们总裁班,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收获还是比较大。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为我们前两年也推出了在线大课堂,陆陆续续推出了上百门各类课程,很多课都已经更新完毕,但一看统计,都是开头的几讲的课程,打开率比较高,而真正能坚持完整听完的用户只是很少一部分。
所以关于学习这件事,我们应该以参与线下为主,线上可以作为辅助。
看起来,虽然大家都觉得在线学习是个大的趋势,特别是如果能把我们要学习的课程都做成游戏,大家在娱乐的同时就掌握了有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但这目前还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但即使到了那一天,我们还是要记住,在虚拟世界里遨游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像《头号玩家》电影所提到的:现实才是真的。
否则如果有一天,人们的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虚拟世界中,人类这个物种恐怕都要面临消亡的危机。比如现在的年轻人时间都耗在电子产品上,外出约会的比例越来越低了。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不管未来学校的模式怎样,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交技能不是冰冷的机器所能培养的。说到底,技术只是一种工具。网游《魔兽世界》曾经风靡全球,在等待界面中有这么一句话:“把你的朋友带到艾泽拉斯来,但别忘记和他们去户外玩。”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