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2017年,罗巍的读书笔记精选

2017年

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讲了14场《陕西古代文明》基本陈列,每场时长3.5-4个小时,六年讲解经历在2017年5月4日-5日受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送介绍(文化使者与罗巍一起,乘坐飞机穿越千年历史);

成为西安博物院社招志愿者以及特邀讲解员(听志愿者讲西博故事” --“来华粟特人的天国记忆”);

我走进学校及单位做了3场公益讲座;

又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还是照例用读书笔记结尾吧。今年又读了四十几本书,精选其中十篇结集分享。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1.《酝酿之道:当漫画遇见葡萄酒》

这是一本漫画书,以绘本方式描述了作者法国著名漫画家艾蒂安·达沃多和酒农里夏尔·勒华在葡萄园里一年的共同劳作以及对土壤、风土、纸张、笔墨等共同探索的过程。书中讲述了9位酒庄庄主、6位漫画家与40余款美酒及50多本漫画的创作故事,从而展现漫画和葡萄酒共通的"酝酿之道"的内涵。

在雾霾深锁的西安冬日,第一次认真读完了一本漫画书,就像在慢慢地看一部黑白记录片,安静但精彩,认真推荐。

2.《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段时期:机器大规模投入使用使欧美社会进入了工业化,从此人类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新的问题和困境:人口激增、贫富差距、阶级分化、人与自然的角力,对传统信仰和价值的质疑。。。而种种冲突的累积,预示未来全球范围战争的到来。

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在书中一直力图追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元凶,她并沒有从大国外交、强权政治或经济竞争等常见的角度切入,而是另辟蹊径,由社会体系各种事件和人物入手,探索那股推动着世界走向不归之路的深层力量。也许正如1914年时只有33岁的斯蒂芬·茨威格所言,战争的爆发"与理念毫无瓜葛,甚至与边界也关系不大。除了多余的力量之外,我无法做出其他解释。40年的和平所累积起来的内在动力如今正在寻求暴力的释放,结果便是这场悲剧。"

春节前后,断断续续用了快五天时间才将此书读完。掩卷长叹!

今日之世界与百年之前何其相似!人类似乎还远远没有逃脫自身局限。。。

3.《众病之王__癌症传》

"癌症源于我们自身的一些负责调节细胞生长的基础基因的突变。而这种突变基因导致的癌细胞有时会展现出永不停止的分裂。在合适的环境下癌细胞可以一直分裂下去,没有衰老的痕迹,这透露出永生的意味。而这种带着永生意味的分裂却会摧毁我们的身体,带来无可避免的死亡。"

这真是一个绝佳的隐喻:"顽强的野蛮生长带来的即是宿主的死亡"。。。

4.那些关于西藏的书

虽然还没去过西藏,但关于西藏的书之前也读过几本,曾有朋友问起哪些书值得推荐,抽时间翻了翻书架,挑了几本个人认为值得认真读的。

首先推荐写于六十几年前的《西藏与西藏人》,一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历史的简洁客观的著作。本书的两位作者是毕业于哈佛经济系在1944年曾兼负国民政府重要使命进藏的沈宗廉和著名藏学家柳陞祺,他们根据当年的历史事实和亲历见闻于1953年在美国用英文出版了这部有些学术的著作,开创了中国人向西方介绍藏地文化的先河。

另一本《天葬:西藏的命运》是专门研究边疆问题的学者王力雄1998年在海外出版的一部关于西藏问题的重要著作,书中以大量的亲身经历和实地所见来陈述他的论证,涉及到了西藏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各个方面,较详细论证了中央政府与流亡藏人的矛盾冲突以及无解未来。虽年代已久,但述及问题依然尖锐。

5.《机器崛起--遗失的控制论历史》

美国电子前哨基金会(EFF)联合创始人John Perry Barlow曾于1996年2月8日发表了旨在警告现实社会中各国政府的《赛博空间独立宣言》:"我宣告,我们创建的全球社会空间,自然地不受你们强加给我们的独裁的束缚。你们没有任何道德权利统治我们,你们也没有任何强制办法,让我们真的有理由惧怕。"

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已生活在日益"局域化"的互联网时空之中。。。

值此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脑机接口这些几十年前都曾被预言过的诸多技术强劲爆发的时刻,Barlow宣言中所触及到的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也许更加重要。

从人机交互到人机共生、从自动化到人工智能、从机器崛起到机器陨落……互联网、机器人、VR、电子货币,种种新鲜事物,无论多么具有颠覆性,终难逃被取代的命运,唯有思想的光芒始终不会褪去。控制论思想已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回顾这段历史,不是怀旧,而是寻找通往未来的线索。

6.九月,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周时间才终于读完了陆大鹏译萨曼鲁西迪的那本关于印度的恢宏巨著《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一本小说,不愧是印度版的《百年孤独》。 掩卷叹息,竟然想起了西川多年前的诗句:

啊,往世的月光!寂静的大地!

穿过黑暗的大门,听见风的絮语

被祝福的火焰熊熊燃烧

照见那些赤裸的花瓣

信仰未来的躯体……

只有这诗篇终将消逝

而岁月的真理是水落石出

岁月无尽,而往世不远

像一场风暴刚刚结束

而树梢上,犹坐着风暴的母亲!

7.《什么是科学》

这是科学哲学家吴国盛继《科学的历程》之后又一重要作品,全文逻辑清晰,论据完整,表述平和,文字达雅,郑重推荐。

科学精神是一种特别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不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只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关注真理的自主自足和内在推演。科学精神源于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

8.《博物学家的自然创世纪》关于德国科学家洪堡(台译洪堡德)的故事。

我们由过去所塑造,哥白尼告诉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牛顿解释了自然定律;杰斐逊给予我们自由与民主的观念;达尔文证明所有生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而正是洪堡教会了我们关于自然的概念。但讽刺的是,因为洪堡的观念变得如此不证自明,我们已然忘记了观点的提出者。

洪堡的书籍、日记和信件揭示了一个充满远见卓识、超越时代的思想家。他发明等温线,绘制了第一幅全球等温线图,今天的世界天气图依然继续在使用。他发现地磁赤道,创造"磁暴"一词。他提出跨越全球的植被带与气候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洪堡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他发现了宇宙之间的联系:没有一个有机体不与外部发生过关联。洪堡说,"在这一伟大的因果链中,没有一个简单事实可以被视为孤立"。他继而提出了"生命之网",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自然的概念。

9.《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

英国历史学家布罗根在这部长达62万字的作品中详尽回顾了对现代社会政治理念有着重大影响的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不长的54年人生的写作与生活,全书渗透着托克维尔在人生各个阶段对自身及其阶层身份和人类社会治理方式的迷茫、困惑和寻找。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反对贵族、推翻王权统治的革命。托克维尔家族是波旁王朝的支持者,他的父母在大革命时身陷囹圄,后因罗伯斯庇尔的垮台才侥幸逃脱厄运。小托克维尔出生在拿破仑王朝统治时期,在后革命时代的法国党派阵营里度过整个成长岁月。这些党派即使不是反动的,至少是保守的。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这场革命给托克维尔带来了理智和感情上的艰难抉择。他不愿意向推翻波旁王朝的新奥尔良王朝效忠。时年25岁的托克维尔只得以考察的名义,与古斯塔夫·德·博蒙一起前往美国。

这是一场逃离,也是一次回归。因为这一趟了不起的旅行,后来才会有我们认识的了不起的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是公认的论述民主的经典佳作,但矛盾的是,这本最著名的论述美国民主的著作,竟然出自一位法国贵族之手。这有点类似后来本尼迪克特撰写《菊与刀》时的情况,至少托克维尔还到过美洲,他们都身负分析家的使命,局外观察者的视角似乎让他们获得了一种自由的、清醒的透析力。

托克维尔以一个政治教育者的身份,希望为他的祖国引进一种好的学习对象。他对美式民主优势的归纳,明确地体现在《论美国的民主》里的第一句话:"我在美国逗留期间见到很多新鲜事物,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莫过于身份的平等。"托克维尔必须要向他的法国同胞们宣扬,平等会带来哪些好处,这也意味着他在脱离他的旧身份的桎梏,向着法国大革命的终极目标,向着人与人的平等逐渐靠拢。托克维尔对"民主"的洞见还在于他强调了"多数人的暴政",这无疑来自于他和他的家族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印象。古斯塔夫·勒庞在19世纪末写下《乌合之众》,或许这部社会心理学著作曾受到托克维尔的启发。20世纪将用沉痛的教训印证他们的前瞻性。

《论美国的民主》的经验普遍适用,托克维尔的发现是他的眼光和思维的展现,同时也是因为美国的这些情况在欧洲也正在显露。托克维尔认同"平等乃天意",但他对实现平等的过程心怀疑虑。美式民主的幸运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白纸般的往昔,没有旧制度遗留的政治遗产要清算,也没有大革命未竟的事业亟待完成。法国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托克维尔一心想要弄明白法国大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法国如何从当初争取宪政的一场各阶层的对话演变成为疯狂的恐怖统治。于是他的另一部杰作《旧制度与大革命》诞生。

托克维尔试图在两个世界的和平对接中找到一种更好的更适合法国的政治制度。在托克维尔的历史方向论中,相信人会进步是他始终怀抱的主要史观。托克维尔从来没有放弃对民主与平等的追索,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人的自由的追问。这个过程不仅是个体的重新定位,同时凸显了在动荡、失序的时代里,一种群体性的身份丢失,这个阶层通过其中最敏锐的心灵、最杰出的代表,渐渐实现了改造和自我改造。

10.平安夜前终于读完了叶礼庭的游记式文集《血缘与归属—新民族主义之旅》

曾是哈佛历史博士及战地记者和政治家等多重身份的作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以BBC记录片专家身份实地访问考察了全球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冲突,以追寻新民族主义为主题,以清醒旁观悲悯同情的笔触描述了那些混乱的冲突地区令人心碎的细节。在他的笔下所有的矛盾都非单纯的纠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这些血腥的暴力冲突和仇恨,归根结底,都与"血缘与归属"有关。在作者的民族主义勘察之旅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究竟是谁需要民族主义?他们想要用它来达到什么目的?谁得益,谁受损?人们能否摆脱民族主义的周期性陷阱?

"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避难所。我希望自己能说更多种类的语言,我希望自己在更多的国家居住过,而且我希望更多的人明白,移居国外并不是流亡,它仅仅是那些选择自己家园而不是继承家园的人们的归属。"

在西安家中的平安夜,读完这本寄望于人类理性能够寻得和平方舟的书。。。衷心祝愿世事平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31G0CPT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