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教育焦虑,差点毁了《哪咤》

最近的《哪咤之魔童降世》火得不行,票房一路飙升,这部110分钟的国产漫画目前票房已经有33亿,堪称国漫的扛鼎之作。里面的经典台词:“我是小妖精,逍遥又自在”被人们口口相传。

这部国漫的电影力作,其导演饺子,小时候也是被家人逼着去学医,尽管他非常喜欢漫画,但是家人就是要他学医。家人的教育焦虑差点就让他误入歧途,但是饺子有一股倔强的劲,他自学漫画制作,非常努力地进行自学。他的成功是对教育焦虑的反抗,也是个性发展的胜利,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属于自己的道路不能任由外力摆布。

01

资本当然会利用家长的焦虑来制造市场

“编程语言将会是世界的下一个通用语言。不会编程,孩子的未来就少了一项生存技能。”

“很多初高中自主招生考试都会优先录取”

“乔布斯11岁开始编程,成了一代传奇”

“比尔·盖茨13岁开始编程,31岁成为世界首富”

“扎克伯格10岁起步,埃隆马斯克更早了才9岁”

“新时代文盲的标准就是不会编程”

如果有人问,除了语数外,我最应该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

毫无疑问,一定是编程。因为编程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

这是一些兴趣班和自媒体的宣传文案,难掩其为了商业目的而若隐若现地夸大其词的吃相,借助时代背景、名人话语、未来时空等高大上的说辞,引导家长的“起跑线焦虑”、投资未来、适应时代潮流等心理,然后这些心理最终会折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学业上的压力。

编程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数理思维的锻炼方法,但是一些教育机构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让家长们产生了“今天不让自己6岁孩子学编程,他就没有未来”的错觉。

教育焦虑并不止于此,近些年来兴起的学区房同样是教育焦虑的“台风眼”,身处焦虑之中的家长和身处台风之中的人一样,被风裹挟着,争相购买学区房。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孩子的压力更多来自兴趣班、补习班,来自所谓的“各方面素质都要提高,不然就输在未来的竞争里”的“舆论压力”。

02

加入教育军备竞赛,容易迷上方向

孩子的升学压力固然是家长教育教育的根源,但资本贩卖教育焦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比如包括教育行业),利用话语权的优势,在你周围制造出一个“信息包围圈”,让你身陷它们给你创造的世界里,按照它们给你设定的逻辑去思考问题,比如赢在起跑线、决定未来的洗脑广告语。商业营销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行业,这种东西还是适可而止好。

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这就给浮夸的商业广告有了操作空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这些浮夸的商业广告知道,俨然成了未来的先知。

缺乏独立认知的中国很多家长在教育方面很好地继承了盲目跟风的不良传统,,稀里糊涂地加入到由资本主导的教育军备竞赛中。这个兴趣班决定了未来,那个兴趣班赢在了起跑线上,整个暑假寒假周末法定节假日都在学习中疲于奔命。教育层面的军备竞赛也是残酷,直接把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拉近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

汇丰银行2017年公布的《教育的价值:登高望远》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支出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香港的平均教育支出高达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中国大陆42892美元位列第五。调查报告中,74%的中国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业而放弃休假、放弃个人爱好等。

03

独立思考,告别教育焦虑

受教育是一件内外兼修的事情,不能一概用外在的统一标准来划定,虽然适当的标准也是必要的,但是一个孩子有文学天赋就不要让他学什么编程了,会毁掉未来的大文学家的,一个孩子喜欢画画,就不要逼着他去学医了。

家长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但是很多家长在无意识中被教育焦虑裹挟着,并把这些焦虑施加到孩子身上,无形中形成了孩子的压力。适当的压力能够给予孩子前进的动力,但是这些由教育焦虑带来的压力大多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像木偶一样任由外在的教育焦虑摆布。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3A0QAO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