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监控敏感数据的访问和使用需结合技术手段与管理流程,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时访问控制与行为分析
- 动态权限管理 采用RBAC/ABAC模型分配最小权限,结合多因素认证(MFA)限制敏感数据访问。例如,仅允许特定角色用户访问财务数据,并记录操作日志。
- 行为监控与异常检测 通过DLP系统实时分析终端、网络流量及云环境,识别高频复制、异常时间段操作等风险行为,并触发告警。
二、全链路审计与追溯
- 操作日志记录 记录敏感数据访问的“谁、何时、何地、操作内容”,保存至安全存储区,支持事后追溯。
- 日志脱敏与分析 使用腾讯云数据脱敏等工具对日志中的敏感字段(如身份证号)进行动态脱敏,同时通过正则表达式匹配识别泄露风险。
三、技术防护与数据隔离
- 传输加密与存储防护 对敏感数据传输采用TLS协议,存储时使用AES-256加密,并通过CASB代理控制云环境访问权限。
- 网络边界监控 在网络出口部署流量分析工具,拦截未加密外发行为(如邮件、FTP传输),并生成数据流动地图。
四、外部泄露风险监测
- 暗网与代码平台监控 通过威胁情报平台持续扫描GitHub、百度网盘等平台,发现企业敏感数据泄露迹象。
- 供应链攻击预警 结合外部攻击情报(如黑产论坛、勒索团伙站点),分析供应链环节可能引入的敏感数据风险。
五、合规与持续优化
- 定期风险评估 每季度扫描数据暴露面(如未授权API接口),更新敏感数据识别规则以应对AI生成内容等新型威胁。
-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通过模拟钓鱼攻击、保密制度宣贯,降低内部误操作或恶意泄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