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防爬虫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来识别异常:
一、操作频率相关
页面访问频率
- 正常用户在浏览电商平台时,单位时间内访问的页面数量相对稳定。例如,普通用户在一次购物过程中,可能每隔几分钟浏览几个商品页面。如果某个用户在极短时间内(如几秒钟)访问大量页面,这可能是爬虫在快速抓取数据。
请求频率
- 包括对特定资源(如商品详情页、图片、价格信息等)的请求频率。正常用户的请求频率会受到网络延迟、阅读速度等因素限制。若发现某个IP地址或用户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资源发起远超正常水平的请求,如每秒多次请求同一商品详情页,就可能存在异常。
二、操作顺序与逻辑
页面浏览顺序
- 分析用户浏览页面的先后顺序是否符合正常逻辑。例如,在没有促销活动引导的情况下,正常用户通常会先浏览商品列表,再查看感兴趣的商品详情,可能会接着查看用户评价、对比价格等。如果一个用户的浏览顺序是随机跳转,如频繁从商品详情页直接跳转到不相关的品类页面,这可能是异常行为。
操作连贯性
- 观察用户操作是否连贯。比如,正常用户在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后,可能会继续浏览其他商品或者进行结算等操作。如果一个用户频繁添加商品到购物车但没有任何后续操作,或者在没有合理过渡的情况下突然从购物车跳转到登录页面(假设用户已登录),这可能是爬虫在尝试探索不同功能页面。
三、交互行为
鼠标操作
- 真实用户的鼠标操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在查看商品图片时会移动鼠标到图片上,点击查看大图;在滚动页面时会平稳地拖动滚动条。如果检测到鼠标操作呈现出无规律的跳跃(如鼠标位置突然在不同区域大幅跳动)或者不符合正常交互逻辑(如在没有任何可点击元素的地方频繁点击),可能是异常行为。
键盘输入
- 对于有交互功能的页面(如搜索框、筛选条件输入框等),正常用户的键盘输入是有一定目的的。如果发现某个用户在搜索框中快速输入大量无意义字符或者频繁切换输入法(在不需要切换的情况下),这可能是爬虫在尝试进行数据探测。
四、停留时间
页面停留时长
- 正常用户在浏览有价值的内容时会停留一定时间。例如,在查看商品详情页时,会根据商品的丰富程度和个人兴趣停留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如果某个用户在某个页面停留时间极短(如小于1秒)或者极长(远超正常用户在该类页面的停留时间,如几个小时只停留在一个商品详情页且无进一步操作),这可能是异常情况。
五、设备与账号关联
多账号同一设备操作
- 如果发现同一个设备(通过IP地址、MAC地址等识别)在短时间内频繁切换不同账号进行操作,且操作行为类似(如都是快速浏览商品、无实际购买意向等),这可能是爬虫利用多个账号进行数据采集。
账号行为偏离历史模式
- 对于已注册用户,电商平台通常会积累其一定的行为模式数据。如果某个账号突然的行为与历史行为模式有很大偏差,如原本经常购买高价位商品的账号突然只浏览低价位商品且操作频率大幅提高,这可能是异常行为。
六、地理位置与网络环境
地理位置异常
- 若同一账号在短时间内从不同地理位置(通过IP地址定位)发起请求,且这些地理位置之间距离遥远或者不符合正常的用户移动逻辑(如一个账号上午从A市发起请求,下午突然从相隔甚远的B市发起请求,中间没有合理的行程解释),这可能是异常行为。
网络环境不稳定或异常
- 当检测到某个用户的网络环境存在频繁切换(如从Wi - Fi突然切换到移动数据且操作无合理过渡)或者网络延迟极低(远低于正常用户在该地区的网络状况)等情况,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行为特征时,可能是爬虫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