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防爬虫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数据脱敏以降低泄露风险:
一、用户敏感信息脱敏
身份信息脱敏
- 姓名:可以采用部分隐藏的方式,如将姓名中间部分用星号()代替。例如,“张三”可显示为“张”。
- 手机号码:通常隐藏中间几位数字,如将“13812345678”显示为“138****5678”。
- 身份证号码:只显示前几位和后几位,中间部分用星号代替,如“110101********1234”。
支付信息脱敏
- 银行卡号:隐藏除前6位和后4位之外的所有数字,例如“622588******1234”。
- 信用卡有效期和CVV码:完全不显示或者采用加密存储,在任何显示或传输场景下都不以明文形式出现。
二、订单与交易数据脱敏
订单号脱敏
- 可以采用哈希算法对订单号进行处理,生成固定长度的哈希值作为脱敏后的订单号标识。这样在不泄露订单具体信息的情况下,仍可用于内部查询和管理。
交易金额脱敏
- 对于不需要精确显示的交易金额,可以进行近似处理。例如,将“123.45元”显示为“100元左右”;或者按照一定规则分段隐藏,如“123.45”显示为“1**.**”。
三、商品信息脱敏
商品库存与价格脱敏(特定场景下)
- 在一些公开页面或者非关键业务场景中,对于商品的库存数量和精确价格可以采用脱敏处理。例如,将库存“100件”显示为“有货”,将价格“99.99元”显示为“99元左右”。这可以防止爬虫获取到精确的商业数据用于恶意竞争或分析。
四、日志数据脱敏
日志中的敏感字段脱敏
- 在记录日志时,对于包含用户敏感信息或者商业机密信息的字段进行脱敏处理。例如,在访问日志中,如果包含用户的登录账号(可能是邮箱或手机号),可以将账号部分脱敏后再记录。这样即使日志被泄露,也不会直接暴露敏感信息。
五、数据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脱敏
传输过程中的脱敏
-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从前端向后端传输用户输入的信息或者从后端向前端返回数据时,对敏感数据进行实时脱敏处理。可以使用专门的脱敏中间件或者在数据序列化/反序列化过程中加入脱敏逻辑。
存储过程中的脱敏
- 在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时,对敏感字段进行脱敏存储。这可以通过数据库触发器、存储过程或者在应用程序写入数据库之前进行脱敏处理来实现。
六、动态脱敏技术
基于用户权限的动态脱敏
- 根据用户的不同权限显示不同脱敏程度的数据。例如,普通用户查看订单时只能看到脱敏后的订单号和大致金额,而管理员可以查看完整的订单信息(但在后台管理界面也应遵循最小化暴露原则进行必要的脱敏)。
基于场景的动态脱敏
- 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脱敏。如在数据分析场景下,对于需要整体统计的数据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脱敏处理后再用于分析,而在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场景下,对训练数据的脱敏要确保不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保护数据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