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狩猎是主动寻找未知威胁的过程,利用威胁情报可提升效率和准确性,具体做法如下:
筹备阶段
- 数据收集整合:收集多源数据,涵盖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终端日志等内部数据,以及从商业情报提供商、开源社区、行业组织获取的外部威胁情报。并将这些数据整合到统一的平台,方便后续分析。
- 情报评估筛选:对收集到的威胁情报进行评估,依据准确性、时效性、相关性等标准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优先使用近期、来自可靠来源且与本企业业务和网络环境相关的情报。
分析阶段
- 关联分析:将筛选后的威胁情报与企业内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比如,若情报显示某IP地址是恶意攻击源,就在内部网络流量日志中查找该IP的访问记录,确定其是否已发起攻击以及攻击范围。
- 模式识别:依据威胁情报中总结的攻击模式和TTPs(战术、技术和程序),在企业数据中识别相似模式。例如,若情报提到某攻击组织常利用特定漏洞进行横向移动,就检查企业系统是否存在该漏洞及相关异常活动。
- 异常检测:结合威胁情报定义正常行为基线,通过对比发现异常行为。如某用户账户在非工作时间突然大量下载敏感数据,且该行为与威胁情报中描述的间谍软件攻击特征相符,就需进一步调查。
深入调查阶段
- 线索追踪:根据分析发现的线索深入追踪,利用威胁情报中的相关信息和工具,确定攻击源头、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例如,通过分析恶意文件的哈希值,在威胁情报库中查找该文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来源、传播方式和关联攻击组织。
- 攻击场景重建:基于收集到的证据和情报,重建攻击场景,了解攻击者的意图、手段和目标。这有助于评估攻击造成的潜在影响,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响应与处置阶段
- 制定响应计划:根据威胁情报和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响应计划。若发现正在进行的攻击,依据情报提供的应对建议,采取阻断网络连接、隔离受感染设备等措施。
- 持续监测:对攻击事件进行持续监测,确保威胁得到彻底清除。同时,关注威胁情报的更新,及时调整响应策略,防止攻击者再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