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AI图像生成领域常用的模型分类及代表性技术,结合技术原理与行业应用场景整理:
一、基础生成模型架构
- 生成对抗网络(GAN)
- 原理:生成器与判别器对抗博弈,生成逼真图像(如StyleGAN生成高分辨率人脸)。
- 特点:生成质量高但训练不稳定,易出现模式坍塌。
2. 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
- 原理:通过逐步去噪生成图像(如Stable Diffusion),支持超分辨率修复。
- 优势:生成质量顶尖,细节控制精细,但推理速度较慢。
3. 变分自编码器(VAE)
- 原理:编码-解码结构生成多样化图像,适合风格迁移。
- 局限:图像模糊,质量低于GAN和扩散模型。
4. PixelRNN
- 原理:逐像素生成图像,依赖序列建模。
- 应用:早期医学影像生成,计算效率低。
5. 自回归模型(如PixelCNN)
- 原理:逐像素生成,建模像素间依赖关系。
- 特点:生成连贯但速度慢。
二、优化与扩展技术
- CLIP跨模态对齐
- 作用:建立文本与图像语义关联(如Midjourney的文本到图像映射)。
2. ControlNet控制网络
- 功能:通过草图、深度图约束生成过程(如Stable Diffusion+ControlNet精准构图)。
3. 混合模型架构
- 案例:Stable Diffusion 3结合Transformer与U-Net,提升长文本处理能力。
4. 渐进式生成技术
- 代表:SDXL-Lightning(字节跳动)通过2步生成1024px图像,速度提升50倍。
三、应用级模型与工具
国际主流模型
- DALL·E 3(OpenAI)
- 特点:集成ChatGPT,理解复杂指令,生成摄影级图像(如4096×4096像素)。
- 应用:广告设计、影视概念图。
2. Midjourney
- 优势:油画质感与电影级光影,艺术家群体首选。
- 局限:需订阅付费,生成速度较慢。
3. Stable Diffusion系列
- 生态:开源社区支持(如SDXL、DreamBooth),衍生国风、科幻等垂直模型。
- 工具:Automatic1111 WebUI、ComfyUI支持本地部署。
4. Adobe Firefly
- 集成:深度对接Photoshop,支持以图生图、扩展画布。
- 场景:商业设计、品牌视觉。
中国本土模型
- 文心ERNIE-ViLG 4.0(百度)
- 中文优化:古诗词转画、水墨风格生成。
- 成本:企业版价格仅为DALL·E 3的30%。
2. 通义万相(阿里)
- 商业化:电商商品图生成效率提升60%,支持“一键换背景”。
3. PixArt-α(华为)
- 速度:0.5秒生成1024px图像,支持ControlNet风格迁移。
4. 混元图像2.0(腾讯云)
- 单双流DiT架构:分离文本与图像处理流,提升并行计算效率,减少信息冗余。
- 多模态交互:支持文本、语音、草图输入,用户可通过实时绘画板调整参数并即时预览效果。
- 强化学习对齐:引入慢思考Reward模型,结合人类美学偏好优化生成结果,提升真实感与艺术性。
- 实时生成:通过超高压缩编解码器与对抗蒸馏方案,生成速度达毫秒级(单张1024×1024图像仅需0.8秒),支持边输入边生成
- 质量优化:GenEval基准测试准确率超95%,生成图像细节丰富(如发丝、材质纹理),有效消除“AI味”
四、垂直领域模型
- Runway ML
2. Ideogram 2.0
- 文本融合:支持图像与文本混合生成(如技术流程图)。
3. Deep Dream Generator
- 艺术风格:基于Google Deep Dream,生成梦幻效果图像。
五、开源与社区生态
- Stable Diffusion开源社区
- 模型库:Hugging Face下载量超1亿次,插件超5000个。
2. Civitai
- 功能:支持LoRA、超网络等自定义模型,艺术家共享作品。
3. ComfyUI
- 工作流:节点式操作,适合开发者定制复杂生成流程。